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搜尋條件:低卡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53項結果
搜尋日期:
投資理財

比00878還會漲!00915、0056、00918…11檔高股息ETF誰最有潛力?賺4成要先下車?

今年至今最幸福的一群投資人中,有許多應該是高股息ETF的持有人,原來買進想穩穩領股息,卻意外成為飆股。像是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元大高股息(0056)與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今年以來繳出逾4成漲幅,表現比市值型ETF還要好。

日期:2023-10-02

職場生活

不當夥計當老闆系列報導》不當醫生去賣茶,30歲用科學腦做30秒冷泡茶賣千萬包!進駐永康商圈:把好茶、甜點讓觀光客都知道

疫情解封後觀光客回流,永康商圈也熱鬧了起來,Teascovery發現茶的創辦人、7年級生陳翊榮,6月底進駐永康商圈。以茶飲起家的他,這回卻以可麗「捲」的台語發音「更kńg」做為店名,他希望以茶點帶動茶飲,搶攻在地和國際觀光市場。受惠於疫情,這3年發現茶繳出亮眼成績單,2019年營收3千萬,2020年翻倍,去年營收破億。棄醫從商的他期許自己做出來的好茶及甜點,有朝一日能成為台灣第一品牌。

日期:2023-07-16

職場生活

蟹味棒比較貴就是有蟹肉?營養師跳出來:這2種都添加「結著劑」,吃多恐影響鈣質吸收…

不少人喜歡吃的火鍋料--蟹味棒裡,有沒有蟹肉?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上分享:香料可能有,蟹肉還真的沒有啦!

日期:2023-04-16

職場生活

最傷腎飲食曝光,「吃太鹹」才第二名...台灣奇蹟竟成健康殺手?男大生4年1習慣差點終身洗腎

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之冠,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推估洗腎人口數超過9萬大關。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一般民眾常認為,會造成洗腎的原因,不外乎是吃太鹹或太重口味,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造成洗腎的原因,「吃太鹹」已經退居第二名,以台灣目前第一傷腎的飲食是「吃太甜」。

日期:2023-04-06

職場生活

每天早餐2顆蛋+1杯豆漿!糖尿病名醫甩肉24公斤、體脂率30→18%:親身實驗逆轉「糖尿病前期」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4-06

產業時事

2022世界盃》卡達豪擲2千億美金,中東土豪多有錢?一半國土是天然氣田「人民一天工作3小時算勤奮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國微信公眾號:最華人(微信ID:wcweekly)作者:令狐空

日期:2022-11-23

產業時事

獨家告白》本土疫情後首度專訪 要用亞洲料理做全球生意 徐承義首揭冰封兩年祕密計畫 下一個目標是美國市場!

明亮的紅色招牌,先進的自助點餐機,裡頭可以點選滷肉飯、排骨飯、小火鍋等道地台灣小吃,這是觀光股王瓦城泰統集團今年推出的新事業體「無限廚房Infinity Kitchen」,消費者在該平台上,可以一次選擇八到二十種不同品牌、類型的餐飲。

日期:2022-03-16

職場生活

「完全斷食法」減肥、抗癌? 還有「這些好處」! 醫:這幾種人別輕易嘗試

完全斷食可以排毒、減肥,甚至可以降低罹癌機率,真的嗎?而這樣的完全斷食適合每一個人嗎?

日期:2021-10-06

投資理財

狗跑的太遠 就會回到主人身邊……台股漲多回檔不是壞事 可善用這6檔ETF危機入市

「美國科技股崩跌,國內疫情升溫,快逃!」5月12日,台股盤中一度暴跌1417點,創下史上盤中最大跌點,投資人哀鴻遍野,指數兩天連破季線和半年線,盤面充斥肅殺之氣!

日期: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