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搜尋條件:加稅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377項結果
搜尋日期:
產業時事

他們曾是永續後段班,如今讓全球最嚴格碳揭露主考官按讚  產業龍頭零碳戰

(今周刊1424)一家是台灣指標的碳排大戶,一家是多年來被批評環境資訊不透明的電子代工大廠,曾是台灣永續後段班的他們,如今卻獲得全球最嚴格的碳揭露組織肯定,他們做對了什麼?

日期:2024-04-02

產業時事

兆豐金今年配息上看2元!股價40元、殖利率竟有這麼高…穩居最賺公股金控,50萬股東開心啦

今周刊編按:擁有50萬股東的兆豐金(2886)週二法說會揭露,去年稅後淨利年增81%,在14家金控中成長率居冠,市場關心其股利政策,兆豐金回應4月董事會將拍板,法人預估,以兆豐金近6年平均配發率逾8成,今年現金股息極可能挑戰2元,以週三收盤價40.15元來計算,現金殖利率近5%。

日期:2024-03-20

產業時事

售價100萬進口車繳54萬稅金 連李多慧也買不下去 保護產業畫錯重點 台灣買車「稅上加稅

台灣汽車關稅及貨物稅被認為是墊高車價元凶,政府直指車價過高是受車廠定價影響;學者認為,解除相關稅賦才能讓國內車價按市場反映,否則「進口、國產車皆貴」問題難解。

日期:2024-01-10

產業時事

吳欣盈專訪》投資中唯一的免費午餐是它!她從「專業分析師」角度,無私教年輕人這趨勢存一桶金

2024年總統大選倒數,《今周刊》專訪藍綠白三陣營副總統候選人。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在此次專訪中,以其不分區立委、慈善基金會、保險業、投資分析師、銀行業與專業經理人等各領域豐富經歷,和讀者分享其投資風格與建議,並針對青年關注的財經議題提出建議。

日期:2024-01-03

產業時事

建立永續、充足、公正的退休金制度, 國家退休基金永續轉型刻不容緩

國家退休基金永續轉型是我們對世代承諾的體現。台灣退休基金長期不足額提撥,缺乏台幣的長期債券投資標的,加上人口結構急劇轉變,少子化、高齡化和超單身世代,對我們國家退休金的永續性和充足性帶來巨大的挑戰。隨著2024年總統大選白熱化,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呼籲三黨候選人正視我國退休金制度問題、並啟動轉型改革,為年輕世代謀取更美好的生活水準及老後退休的富足人生。

日期:2023-12-25

產業時事

民團:分離課稅才能照亮黑市 造福百萬租屋族 租金補貼打水漂 逼出隱形房東須修稅制

台灣租屋族達上百萬人,卻有7成至9成的房東為逃稅未申報租屋事實。立委及民團點出,政府若不推動房東「分離課稅」,讓租屋真正達到透明化,再多住宅政策都是打水漂。

日期:2023-12-20

投資理財

房價居高不下,應該開徵「空屋稅」?英國、日本、加拿大這麼做結果是…專家:別只想靠稅治百病

國內房價居高不下,為了減輕居住負擔,各界努力提出房市改革方案,其中又以「空屋稅」呼聲最高。馨傳不動產智庫彙整已實施空屋稅的國家如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英國與日本開徵空屋稅後的1至5年,房價漲幅均比開徵前高,僅加拿大稍有達到抑制效果。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從各國課徵空屋稅前後房價數據來看,空屋稅對於壓抑房價成效似乎不顯著。加拿大於2022年全國開徵空屋稅後恰好遇上央行「鷹式升息」,在升息與新稅雙重利空打擊之下,2022年當年新建案房價依然上揚約3.89%。

日期:2023-11-03

產業時事

財政問題權威陳國樑:央行變繳庫優等生,不該拿來歡慶! 揭央行賺錢力背後扭曲稅制

(今周刊1402)「央行年年高額盈餘繳庫的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台灣整體稅制的問題……。」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陳國樑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3-11-01

產業時事

延長退休年齡會是阻止勞保破產的最佳解方嗎?英國前央行副總裁:人口老化下的養老金改革挑戰

上個世紀人類預期壽命提高是巨大的成就,但也帶來了一項巨大的挑戰:工作年齡人口必須供養越來越多老人。日本是65歲以上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20~64歲)比率最高的國家,而展望未來50年,該比率在先進經濟體將倍增,屆時每一名勞工將供養至少一名老人。多數中等收入國家目前的人口比富裕國家年輕得多,但它們的人口正迅速老化,而且國家遠未臻先進國家人口開始顯著老化時的發展階段,可以用來處理人口老化問題的資源因此較少。在非洲和南亞的低收入國家,人口往往相當年輕,它們的挑戰是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以及建立機制以確保國家將來有足夠的養老金。

日期:2023-11-01

職場生活

不以無辜者為燃料 高舉新大陸自由火炬

波士頓大屠殺後,被起訴的英軍找不到人辯護,只有一名殖民地律師為了公平正義出手,他是亞當斯。一七七○年十月二十四日開庭,他說:「無論我們如何期望,都無法改變事實與證據。」

日期: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