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搜尋條件:接納自己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79項結果
搜尋日期:
職場生活

為家人健康辛苦煮飯卻沒得到感謝還被嫌...醫師看主婦的委屈:人可以為他人付出,但得是「心甘情願」

很多人把「愛自己」限縮在「滿足個人欲望」這樣褊狹的定義裡,而「滿足個人欲望」又不斷被各種商業活動詮釋為「滿足物質欲望」,所以隨處可見的廣告活動與行銷宣傳充斥著名牌精品、高檔飲食、豪華旅遊等訊息,鼓勵大家透過消費來犒賞自己,並且要放在社交媒體展示炫耀,直接或間接傳達「人應該要想辦法滿足自身各種物質欲望,這樣才算是愛自己,才顯得高人一等」。其實「愛自己」可說是個假議題,因為「愛自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有當我們做了「不愛自己」的行為時,才會有「愛自己」的概念。

日期:2024-03-27

職場生活

如何接納自己與孩子的不完美?「身障運動平權推手」姜義村從陪伴身障者運動中得到啟發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是真心付出、不畏艱難,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不斷前行的人。台灣首席3D導演曲全立,用鏡頭與文字記錄30個激勵人心、觸動你我靈魂深處的熾熱生命。

日期:2024-03-18

產業時事

賴清德、蕭美琴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準總統自掏腰包買熱門暢銷書《紅色賭盤》、揭中共金權腐敗內幕

台北國際書展週二(2/20)開幕,副總統賴清德、前駐美代表蕭美琴皆到場參觀,力挺台灣文化出版事業。荷蘭教育、文化及科學部文化與媒體司副司長蒂安・馬泰森(Christianne Mattijssen)現場致贈賴清德一瓶波士荷蘭琴酒,象徵台荷友好。參觀至《今周刊》攤位時,賴清德與《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諮商心理師暨作家周慕姿、寶瓶文化社長朱亞君合照。賴清德在《今周刊》報導他當選2024年總統的雜誌封面上簽名,並購買了《紅色賭盤》一書。周慕姿除了向賴清德介紹她的新書《親密恐懼》,也向賴清德推薦她的舊作《過度努力》。他也在臉書上分享合影,並寫下參觀書展的心得。

日期:2024-02-20

競爭力

如果愛情不夠特別的話,還能算是愛情嗎?其實最能細水長流的反而是經過平凡考驗的愛情

如果你曾憂心自己達不到理想標準、不斷自我責難,《他們很厲害,但我無敵可愛!》將會是你我的解放宣言。平凡,就是最棒的!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生活,不再藉由他人讚美認可自己存在,也可以在羨慕、認同他人能力時回頭看看自己,其實也「無敵可愛」!

日期:2023-12-28

競爭力

你會因為不去健身房而感到焦慮嗎?你會因為吃下同事分享的甜點而感到罪惡嗎?﹍8個讓你過得更好、放下身材焦慮的理由

如果你曾憂心自己達不到理想標準、不斷自我責難,《他們很厲害,但我無敵可愛!》將會是你我的解放宣言。平凡,就是最棒的!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生活,不再藉由他人讚美認可自己存在,也可以在羨慕、認同他人能力時回頭看看自己,其實也「無敵可愛」!

日期:2023-12-27

職場生活

周慕姿:剛結婚時幫老公洗衣服,卻被嫌晾得不整齊...設定界限第一原則「不委屈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編按:親密恐懼,是來自童年時父母未給予我們足夠的關愛,甚至情感、肢體虐待……這些創傷,在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時,一旦出現壓力或衝突,我們很容易用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因應。但生存策略築起的防衛心牆,無法讓我們認識彼此,反而強化我們對「生存策略」的依賴,自我價值更低落,最終,我們離渴盼的愛越來越遠,形成最令人悲傷的惡性循環。慕姿心理師以心疼的口吻述說:「我寫下《親密恐懼》,想要試著爬梳,那些人生的坎,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成為關係中的另一個坎。」她期盼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開啟親密關係裡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一再悔恨心傷,讓我們都能在親密關係裡擁有愛與歸屬,也能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日期:2023-12-20

職場生活

國中時前途被看好的資優生,努力工作10年卻仍一無所有...一場同學會揭中年人的無助:我追不上他們

阿利是一位中年男子,前陣子因為與公司經理有爭執,一氣之下離職了。

日期:2023-11-02

職場生活

超高齡社會未來怎麼自處?台北大學成立研究中心 降低世代年齡歧視、培訓高齡人才

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今年成立,並發行《學老誌》,於10月3日假公共事務學院辦理創刊發表會,現場邀請創刊號的作者現身說法、並專家評論、以及在地長者回饋讀後感。計有150位在地長者及北大學生參與,見證臺北大學回應台灣超高齡社會的需求,透過《學老誌》為大學在高齡化的社會責任中擔任領航,並陪伴全國50歲以上的民眾一起健康學老。

日期:2023-10-07

競爭力

你和另一半的是關係是屬於哪一種類型?12個小問題,讓你們愛得更親密

依附理論讓人們開始談論或發現,現今的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及應對人際關係的樣貌,可能絕大部分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兒時「依附關係」的建立模式。

日期: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