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搜尋條件:生育率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248項結果
搜尋日期:
產業時事

問對問題

這是一個數學問題。

日期:2023-03-29

產業時事

2019全球出生率排名 台灣再吊車尾

我國少子化可說是國際認證!「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日前排出2019年版各國的出生率排名報告,台灣於200個國家中排名吊車尾,平均每名婦女只生1.218名孩子。衛福部國健署今天表示,國人想不想生的原因太複雜,提高出生率並不簡單,該署盡力讓孩子能出生得安全,以健康成長。

日期:2019-03-25

競爭力

每月5千5 搞定教育金難題

一講到子女教育金的規畫,曉華的爸爸就開 始頭痛,在與同事閒聊時發現,「現在的小孩念書好花錢,養一個大學生1個月1萬5,000元,常常喊不夠用,家裡有2個孩子同時念大學或研究所不就更慘了,隨便加一加,3萬塊跑不掉,薪水發下來就去掉一大半,這還沒加上每學期繳交的學雜費呢!」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養育孩子的甜蜜負擔,漸漸開始伴隨著哀嚎聲,許多人想到就害怕,甚至連孩子都不敢生了。這樣的恐懼就反映在近年屢創新低的生育率上。

日期:2013-09-17

產業時事

國際統計數據告訴你: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台灣將變成什麼樣子?

(20190517: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同性婚姻專法,這也意味著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結婚合法化的國家,在這之後,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張宜君於2017年所出版的「性別作為動詞 巷仔口社會學2」一書中,提出他的見解...)

日期:2019-05-17

產業時事

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卻因兩大因素難圓夢...「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公布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關鍵原因在未婚族群逐年擴大。《今周刊》3月30日發表「2023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未婚族56%想結婚、生子,卻因「找不到對象」、「經濟條件不足」兩大因素,難以步入紅毯。

日期:2023-03-30

產業時事

明列台灣生育危機背後的社會經濟因素

2020 年底台灣死亡人數首次超越出生人數,出生率在2021年初降至千分之6.01,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2056年時台灣總人口數將會下降至2000萬以下,而此人口危機的後果包含勞動基金與全民健康保險的入不敷出,進而影響其國內生產總值,為了扭轉這一態勢,台灣必須採納全面的生育政策。

日期:2022-01-13

職場生活

在地安養 無憂向晚

老化,是全民必須學習的功課。今年,「嬰兒潮世代」第一年出生的人,正好屆滿六十歲。二十年後,台灣將有五分之一人口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在銀髮潮席捲而來的同時,生育率卻滑至歷史新低,兩股力量交互衝擊,現在的你,如何思索父母,以及自己的晚年?面對老化潮,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紛紛提出「在地活力安養」的理想,由在地人照顧在地人,讓老人家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快樂終老,外出工作的子女放心;也讓老長輩盡量延長健康年歲,延遲入住機構時間。在地安養的理想才剛萌芽,在台東、南投的鄉間,默默實踐中……

日期:2006-09-07

產業時事

產假14周、15萬津貼+9成低利房貸!柯文哲鼓勵生育給「全餐」:12萬元學前扣除額延至12歲

面對少子女化趨勢,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端出「十全大補湯」,要從提高補助、提升職場與育兒環境、鬆綁法規等面向,打造友善生養環境,鼓勵年輕人生育。其中,柯文哲承諾將成立行政院層級的「人口發展委員會」;將產假從現行連8周逐步提高至10周甚至14周;提供「好孕補助金」5萬元,每生一名新生兒還可領10萬元養育津貼。不僅如此,柯文哲更允諾將提供育兒家庭最高9成的購屋低利貸款,且由政府吸收前3年利息;育兒家庭提供每月最高8000元租金補貼;由行政院提撥百億元專款,以建立生養計畫縣市模範區。此外,柯文哲承諾要修法將產假從現行的連續8周,逐年調整至目標10周,最終要接軌國際的14周標準。居住方面,則允諾提供首次購屋育兒家庭8成至9成低利房屋貸款,由政府吸收前3年利息,也提供每月每戶6000元至8400元租金補貼,以及優先入住社會住宅。

日期:2023-11-07

產業時事

中國從「崛起」走向「萎縮」,專家剖析背後的四個關鍵問題!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宋國誠教授的著作《失速中國》,從四大面向深入解剖習近平的「中國症狀」,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出發,並以台灣人的角度為主體,一窺恐致中國失控、全球遭殃的燃點。

日期:2024-02-07

今周刊25周年慶專區

17年前率先敲響警鐘 呼籲正視人口危機

日期: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