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搜尋條件:肌肉流失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30項結果
搜尋日期:
職場生活

選舉結果不開心?大選激情過後「選舉症候群」更會顯現 精神科醫師親授「5要點」預防

2024總統大選開票告一段落,幾家歡心、幾家愁,除了候選人情緒激動外,不少支持的選民心情也跟著高漲低落,進而出現生理、心理出狀況,精神科醫師提醒:「選舉症候群在選舉完後更容易顯現,主要是選舉前的希望跟期待不見,這時出現較多負面情緒造成憂鬱、焦慮。」

日期:2024-01-13

職場生活

72歲吳念真住透天「樓梯跌倒2次」,換住8000萬大樓…跌倒成熟齡第2大死因,7症狀自我檢測

據衛福部日前統計,2021年有1813名國人因跌倒死亡,在65歲以上長者死因中排名第2。名導演吳念真日前出席一場活動時就表示,自己之前住在山區透天,光是樓梯就50幾階,自己與老婆都曾在樓梯跌倒,現在年紀漸大,最近也買下台北市88坪的大樓住宅,讓他自嘲:「我今年72歲了,還在為房事煩惱!」,也驚訝北市房價非常高。

日期:2023-04-14

職場生活

每天早餐2顆蛋+1杯豆漿!糖尿病名醫甩肉24公斤、體脂率30→18%:親身實驗逆轉「糖尿病前期」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4-06

職場生活

棉花糖女孩變女神!議員鄭孟洳剷肉30公斤、拜票被問為何本尊沒來?「靠2招」幾個月就健康瘦

順利挑戰連任成功的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鄭孟洳,在減肥瘦身方面也突破自我減重30公斤,日前她在臉書PO出與2018年宣誓就職的對比照,從穿5L SIZE的棉花糖女孩,變成現在穿M號,勵志過程讓許多人直呼不敢相信。因為外型改變太多,甚至讓選民一時認不出來,鄭孟洳表示:「常被問到底是不是本人,明明我出去拜票,都會被問為什麼沒有親自出來拜票。」過去因為外型圓滾滾被不理性民眾抨擊太醜、太肥,為此受到刺激的鄭孟洳下定決心要和小叮噹身材說掰掰,由於前後對比太大,更有不肖業者盜用鄭孟洳瘦身有成的照片做成減肥產品廣告四處詐騙,曾讓她在臉書澄清「減肥廣告是假的」。究竟鄭孟洳是如何減去30公斤的?她表示全靠運動和飲食健康,「最主要是要瘦得健康」,她也說自己會繼續健身,下個目標是要練出腹肌。

日期:2022-12-30

職場生活

睡太多、睡太少都會讓大腦受損...但你知道嗎「一口爛牙」也可能會讓人失智

避免肌肉流失可以鍛鍊肌力,那麼避免腦力流失,你會做什麼?透過飲食、睡眠、運動等生活習慣的改善,以及鍛鍊腦部力量,可以預防及延緩失智。

日期:2022-06-15

產業時事

疾病仍須醫師診斷健康促進可由專業人員執行 迎接超高齡物理治療限制應鬆綁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的修法訴求,已取得衛福部大方向支持修法,但復健醫學會仍強烈反對;考量治療可近性,適度放寬物理治療師執業限制,對於民眾健康應屬有益無害。

日期:2022-05-25

職場生活

減肥選「低醣」或「低脂」?營養師:掌握1關鍵,減重效果看得見

減肥是許多人一生的志向,但要有效、不復胖,卻是極困難的事。近來生酮飲食的減重魔力席捲全台,也掀起「到底低醣好?還是低脂好?」的討論聲浪。

日期:2020-07-10

品味人生

4個月甩肉28公斤!44歲攝影師只做2件事,體脂降一半:從胖阿伯變帥歐巴

「減重5公斤容易,但持久10個月很難。」

日期:2020-05-14

品味人生

40歲後小心骨質流失,肌少症也跟著來!醫師:做對3件事,遠離骨質疏鬆、肌肉無力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多數無明顯症狀,易被忽略,尤其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也容易有肌少症。大約在40歲後,肌肉流失也會逐漸增加。提醒民眾從日常飲食和運動加強保養,並定期追蹤骨質密度,提前預防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

日期:2020-04-15

幸福熟齡

44歲的肌肉量竟跟70歲一樣!名醫提醒:中年後再不做這件事,你沒有老的本錢!

「坐超過30 分鐘就要起來走動」的這個說法,是有理論根據的,因為科學研究指出,如果你連續坐超過一個小時,體內消化脂肪的消化酶活性就會大幅下降,脂肪會開始累積,而且坐超過一個小時,胰島素作用的感受性會下降,就會產生所謂的胰島素阻抗,自然就會有罹患糖尿病的疑慮。

日期: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