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人權教育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人權教育共有13項結果
政治社會

從斷手少年到最年輕法律系主任,看清寒囝仔如何逆襲!許育典的人生漫談:大痛中體悟「懂而慈悲」

人的一生,在不斷的得失之間成長,而許育典教授便是在六歲時失去了左手,但這樣的大痛,卻讓他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體悟了「懂得」的道理。「面對生命,只要能夠懂得與慈悲,人終將自我實踐。」現職成大法律系特聘教授的許育典堅毅地說著。2024年3月的第二週,冬寒將盡, 煦煦春風拂進TIA的會場。許博士不平凡的故事,震撼人心,催人熱淚的奮鬥啟示者人面對逆境的感性與理性、應然與實然。以下為TIA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以及在美國華府創辦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的「傳奇台商」黃文局,對於許育典教授分享「因為懂得而慈悲的生命與法律觀」之感想:

日期:2024-03-10

政治社會

「今天得到人權,不代表永遠擁有…」歷經20年倡議,陳菊帶領人權會從無到有,未來3年仍須披荊斬棘

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發生的日子,政治受難者陳菊如今成為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走過四十四年,轉換不同身分與崗位,她持續在推動人權的漫漫長路上前行。

日期:2023-12-13

政治社會

人權會新任委員出爐,蔡崇義、浦忠成出任!持續推動社會平等,陳菊:人權會是「國家的良心」

依據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每年由監察院院長遴派兩名監察委員為人權會委員,並由全體委員互推一人擔任副主任委員。擔任人權會主任委員的陳菊指出,週二(8/1)遴派蔡崇義委員及浦忠成委員為新任委員,任期自112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止,經全體委員互推,由蔡崇義委員擔任新任副主任委員。

日期:2023-08-02

政治社會

424刺蔣案53週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發表新書《槍與玫瑰》,感懷這位「背後的女俠」

53年前,海外台獨運動者黃文雄、鄭自才在美國紐約刺殺蔣經國未遂,震撼國際。但身為鄭自才妻子、黃文雄之妹的黃晴美,卻鮮少受到注意。在424刺蔣案53週年前夕,台灣人權促進會等民間團體出版新書《槍與玫瑰:424刺蔣案與唯一的堅強女性黃晴美》,盼台灣社會能以不同視角認識黃晴美,以及女性在台灣人權運動史所扮演的角色。

日期:2023-04-24

政治社會

送槍的當下,她告別自己的至親!「刺蔣案」53週年,解密關鍵女性黃晴美…陳耀昌:歷史的實質上是成功

今周刊編按:1970年4月24日,發生震驚台灣社會的「刺蔣案」,作為當年關鍵策劃者與行動中唯一的女性黃晴美,在台灣民主人權運動史上,始終沒有太多的研究與書寫。如今《槍與玫瑰》問世,讓讀者從不同視角理解424刺蔣行動。對此,醫師作家陳耀昌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寧靜革命」,廣義而言,蔣經國有他的地位。而424的英雄們,雖然現場行動沒有成功,但歷史的實質上則是成功了。這些犧牲自己,成全台灣的英雄們,黃文雄、鄭自財、黃晴美則因而夫妻分離,兄妹長隔,浪居天涯,繫命監牢,然後在恢復自由之後,又回到台灣,投身台灣的民主改革,人權運動。至於吳清桂女士則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角度,為過去被忽視的黃晴美女士,寫了這本《槍與玫瑰》,給予歷史的再定位:她是歷史事件的參與者,而不只是家屬。

日期:2023-04-24

政治社會

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週年 溫暖的力量 持續推動臺灣人權向前

2020年8月1日,一個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的日子,這一天國家人權委員會正式成立,從此臺灣有了國家級的人權機構,掀開人權史劃時代的新頁;轉眼間週年已至,國家人權委員會舉行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一週年只是起點,未來將一步一腳印,為落實與促進人權做最大的努力。一年前,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當天,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揭牌,提出三項期許:「讓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為國家的良心」、「以制度讓人權工作穩定長久」,以及「分享台灣人權經驗貢獻國際」。陳菊在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上致詞強調,一年來如履薄冰,儘管人力、資源及經驗有限,又逢疫情肆虐影響,全體委員及幕僚同仁依然上下齊心,全力以赴,投入各項國家人權業務。

日期:2021-08-20

政治社會

關注議題更擴大、用「平台」力量破框 人權會成立滿周年 接下來的兩大挑戰

經過公民團體與學者二十年的努力,人權會在去年八月成立,如今已滿一周年。回顧過去一年,陳菊雖坦言不無挫折,但強調將務實面對未來挑戰。

日期:2021-08-11

焦點新聞

高校課桌上,不再只有書本考卷 他們用行動挹注對教育的愛

一○八課綱上路,高中最困擾的事——選修課開不出來。除了原有核心課程延伸的「加深加廣」選修外,還得開出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校長、老師都是挑戰。若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必須動員大學師資、業界,甚至社區力量一起來完成。因此,高中學校裡,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了。校長要像企業執行長一樣,懂得規畫願景、尋找資源,號召老師共同備課;老師的教學現場,不再僅於一方天地的教室,師生共學場景可能是在山林間,或者大學課堂。而原本與教育界無關的人,也可能成為教學者。媒體界的人,能不能開一門「媒體識讀」,律師能不能開一門「法律白話文」?又或者科技界人士開一門「AI應用」?下面三個教學現場,就是他們突破現有資源限制,改變現狀而帶來新想像與新可能。

日期:2019-11-20

政治社會

課綱搞什麼 九大版本教科書全解讀

新舊課綱爭議延燒,教育部與高中學生對話始終無交集,新舊課綱並行已如期在八月一日上路,《今周刊》特地比對各家書商新舊版本的歷史與公民教科書,若政策未改,依據微調課綱編訂的新版教科書,確實改很大。

日期:2015-08-06

政治社會

多元成家之路難行 同志仍須努力

台灣社會對於「多元成家」仍未獲得共識,完成修法恐遙遙無期;換句話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日期: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