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李偉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李偉強共有10項結果
保險

台灣健保世界第一是假象!缺藥、缺醫生、缺醫護人員…..一場醫療危機快要爆發

上周我主持一個張鴻仁先生的「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新書發表及座談會,與會者都憂心指出,由於健保總額成長率過低,造成醫護人員長期低薪與人力流失,不只引發健保危機,更造成影響更大更深遠的醫療危機。政府應加強健康支出而非視為成本,並將醫療支出占GDP提高到8%為目標。

日期:2023-09-27

健康

總統參選人拋出政見,提高醫療保健支出...專家:4600億從哪裡來?改革要有全新思維

總統大選在即,藍白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本月接連提出醫療政見,承諾增加健康投資,要將醫療保健支出佔GDP比例提升至8%。台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連賢明今分析,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約4600億,但錢從哪裡來?沒人願意講,大部分人都只是在喊。台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老人繳的保費少,使用的健保資源卻多,要如何解決結構問題,同時維持財務成長,是健保接下來較大的挑戰。

日期:2023-09-19

政治社會

10分鐘就找到人!北榮2熱血醫護加入土耳其救災…他們還曾參與普悠瑪、玉里地震任務

今周刊編按:土耳其東南部2/6清晨發生規模7.8強震,死亡人數已超過4300人,台灣就在昨(6)晚10點派出第一波搜救隊搭機前往土耳其救災,其中包含榮總醫師一人與護理師一人。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受訪時表示,昨晚一接到消防單位的徵召電話,立刻詢問醫護意願,短短10分鐘內就找到人。對於第2批醫療團,陳威明說,只要國家有需求就可以馬上派人,就算院長去也行。

日期:2023-02-07

政治社會

醫院代掛號爆卡位亂象!真正要看病的進不來,台大醫喊話:拜託放過我門診 院方1策略阻黃牛

醫院名醫門診一號難求,代掛應運而生,網路平台更只要輸入「代掛號」等關鍵字,眾多賣家搶奪市場,更祭出「成功再付款」、「台大網路代掛號199元」等優惠方案。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昨於臉書表示,代掛號業者搶掛號方式,讓真正有醫療需求的患者掛不了號,身為婦產科醫師,產婦生產後就不會再回到醫院,他不像慢性病科別醫師長期一直有病人,這樣代掛方式,讓我們沒有病人可以看,「請那些代掛號公司,放過我的門診吧。」

日期:2022-11-06

職場

用聆聽取代口水、抗疫團隊當中的「拆彈專家」 王必勝如何在疫情熱區連贏三場?

疫情接連爆發,3起棘手群聚感染事件,王必勝總是站上第一線,清理戰場。從替病人插管的胸腔主治醫師,到調度資源的疫情指揮官,他的選擇幫助愈來愈多人。

日期:2021-07-14

保險

薄冰上的台灣之光!一窺「健保」背後3大危機:我們該做的,不能只有調漲保費

25年來,以「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為目標的全民健保,讓民眾能以低廉價格隨時隨地享受醫療服務,社會滿意度因此逼近九成。但當健保財務再次出現危機,我們被迫正視不願面對的真相:多年來以「實惠便利」為優先的醫療體系,未必能讓民眾更健康,甚至還可能形成反效果。要讓健保永續經營,並達成增進國民健康的任務,我們該做的,遠不只有調漲健保費。

日期:2020-10-07

國際總經

聯準會降息2碼美股仍暴跌! 疫情的影響會比金融海嘯嚴重?

2月最後一周,美股經歷史上最瘋狂的一次震盪,3月3日,聯準會無預警宣布降息2碼;另一端的歐洲,義大利的疫情快速惡化,德國將成歐陸經濟重災區;亞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復工進展依舊遲緩,市場日益憂慮韓國恐成「第二個武漢」。一場由新冠肺炎引發的經濟巨震正快速席捲全球,然而隨著疫情蔓延的恐慌,依舊沒有出口……。

日期:2020-03-04

焦點新聞

【誰來照顧醫護之四】醫師納勞基法救人恐受罰 「這樣合理嗎?」

除了第一線醫療困境,醫界內部反對《勞基法》的意見,還同時來自物質與精神層面。

日期:2018-11-08

焦點新聞

台灣醫療新危機如何解 誰來救命?

「你是因為內心的召喚,而非商業目的,投身這項專業。所以你會隨時為身邊的人們自我犧牲、奉獻,付出愛與溫柔。」「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William Osler)這句話,道盡了醫師為病患奉獻的天職。但在號稱「醫療王國」的台灣,已有一批醫師,憂心高壓過勞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無法在堅守醫師誓詞的同時,維護自身健康,因此要求被納入《勞基法》,獲得法律保障。寄望於《勞基法》,或許不是現階段的最佳解答,但來自醫界的求救信號,不容輕忽。若不正視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艱困處境,被兩千三百萬台灣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優質醫療體系,終將無以為繼,逐漸崩壞。

日期:2018-10-03

健康

美容醫學良性發展 確保品質與安全

近年來,韓劇俊男美女外貌形象風潮影響甚鉅,民眾對美容醫學接受度也因此大幅提高,國內外醫美產業均蓬勃發展。

日期: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