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神經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神經科共有162項結果
理財

失智長輩的房子被過戶、存款歸零...如何追回被非法贈與或盜領的財產?律師教你2步驟,守住爸媽養老金

許多失智症患者的親屬,是在接手照顧患者,甚至在患者身故後,才驚覺「失智爸媽的財產竟然都已經被過戶(不動產)、被轉/領出(存款)、或保單變更受益人(甚至解約)了!」

日期:2024-04-18

健康

逾85歲亡者幾乎每人身上都有癌症,只是多數人一無所覺!熟齡權威:年過80隨心所欲生活是唯一正解

過去我長年任職的「浴風會醫院」專門醫治幸齡者(編按:超過80歲的人),每年大約會解剖一百遺體。然而,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很常在患者體內發現連本人都沒有察覺的嚴重病灶,而患者卻是死於其他疾病。也就是說,這些病患直到離世時,身體裡仍有疾病沒被察覺;就連癌症也不例外。只要有機會解剖年齡超過85歲的亡者遺體,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癌症。換句話說,成為幸齡者之後,任何人體內都可能有癌症。

日期:2024-04-06

情感關係

為家人健康辛苦煮飯卻沒得到感謝還被嫌...醫師看主婦的委屈:人可以為他人付出,但得是「心甘情願」

很多人把「愛自己」限縮在「滿足個人欲望」這樣褊狹的定義裡,而「滿足個人欲望」又不斷被各種商業活動詮釋為「滿足物質欲望」,所以隨處可見的廣告活動與行銷宣傳充斥著名牌精品、高檔飲食、豪華旅遊等訊息,鼓勵大家透過消費來犒賞自己,並且要放在社交媒體展示炫耀,直接或間接傳達「人應該要想辦法滿足自身各種物質欲望,這樣才算是愛自己,才顯得高人一等」。其實「愛自己」可說是個假議題,因為「愛自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有當我們做了「不愛自己」的行為時,才會有「愛自己」的概念。

日期:2024-03-27

退休

80歲老父親想再婚,孩子們卻拒絕「怕後媽覬覦自家財產」...那些有錢反而容易帶來不幸的晚年

我認為年過80的幸齡者,應該秉持著「能享樂就不要拒絕」的理念,包括我「再婚」也是一種選擇。但這件事有個矛盾的問題,我稱之為「有錢人的悖論」:有財產的人再婚,孩子們就會反對;沒有財產的人再婚,孩子們則會樂見其成並予以祝福。

日期:2024-03-24

情感關係

不想處理婆媳問題,老公索性裝傻獨留她面對婆婆...發現乳癌後她才懂:其實可以不當一個聽話的媳婦

荷美發現兩邊乳房都長了腫塊,就醫檢查後,左乳房被診斷為乳癌第一期,醫生建議手術切除。她雖然很不願意,但也沒有其他選擇,開完刀後來到我們診間。我從荷美的能量動力場上看到她一直背對先生,整個人蹲坐在地,無力起身,當我問起她在婆家生活的狀況時,原本和善平靜的荷美突然變得怒不可遏,就像是要把累積十多年的不滿統統爆發出來。

日期:2024-03-20

科技

惡性腦瘤治療新武器!長庚攜手成大研究獲美頂尖期刊封面報導

惡性腦瘤治療出現新武器!長庚醫院攜手成大醫工跨領域合作,成功開發創新的類病毒奈米載體,可攜帶治療用核酸片段,抑制腫瘤特定基因表現,增強放射治療效果,動物實驗治療效果顯著。

日期:2024-02-22

科技

從快時尚到運動大牌 都在瘋循環經濟 廢棄物變綠金 台灣新創闖141兆市場

當「酒干倘賣無」的回收事業,變成全球淨零解方,台灣新創企業要如何靠創意和專利技術,躍上國際舞台?

日期:2024-01-24

健康

活得老未必活得好,老年症候群問題嚴重…65歲以上喪偶人數逾百萬,高齡社會如何更友善?

全世界人口正面臨急遽老化,據聯合國數據,2019年全球80歲以上人口達1億4300萬,預估至2050年,將倍增至4億2600萬人。在此同時,台灣人口年齡結構也正老化中,國發會推估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達2成,到了2070年台灣更有一半以上的人超過60歲。人口老化不僅帶來勞動力、社福等問題,逐漸老化的社會也造成醫療照護體系嚴重的負擔。2019年台灣全國健康照護花費佔GDP的6.1%,遠低於OECD平均數8.8%;而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全國健康照護花費增長率逐漸增加,2020與2021年增長率更是突破7%。若以目前台灣老化速度的趨勢看來,醫療花費的負擔越來越大,如何確保健康老化將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日期:2023-11-30

情感關係

93%的人自認超會開車、25%感覺擁頂尖社交手腕… 腦科學專家:過度樂觀,產生的人生大誤區

你認為自己天生偏向樂觀或是悲觀?樂觀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未來充滿希望,但過度樂觀,卻也有可能讓我們自取滅亡。

日期:2023-11-17

健康

「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離世,享壽70歲,一生奉獻小腦萎縮研究,病中仍掛念學術,單指打字完成專書

今周刊編按:國內神經醫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宋秉文11月1日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證實,「宋秉文醫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據了解,宋秉文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為該領域學術巨擘,即使在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表示,宋秉文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即便在人生最後這3年身體不舒服,仍致力編纂專書,用一根手指,一字一字打出來。

日期: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