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蛋白質疫苗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蛋白質疫苗共有15項結果
理財

類股觀察 走過市值高峰 檢測、治療藥、疫苗前景茫然 國際大廠卡位早、需求放緩 防疫概念股還能追嗎?

過去兩年,經歷了疫情的爆發與蔓延,許多生技股的價值被拉抬起來,推升市值不斷衝高。然而,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曾經創下市值高峰的生技股,未來還有什麼樣的機會?

日期:2022-07-06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要打什麼疫苗? 醫師最不推薦「這廠牌」:抗體反應低又要承擔副作用

本土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導致國內疫情升溫!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縮短「第三劑」施打時間,從最一開始的6個月到至今只需要間隔3個月(12周)即可。第三劑的廠牌該如何選擇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不建議追加劑選擇腺病毒載體的AZ疫苗,原因是抗體反應最低又要承擔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特別是前兩劑基礎劑是AZ +AZ的人。

日期:2022-01-10

全台防疫報導

抗Omicron第三劑開打懶人包!疫苗基礎、基礎加強、追加劑怎麼分?副作用一次看懂

指揮中心已開放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滿5個月者,可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且第二、三劑開放全面混打,第三劑疫苗廠牌以BNT、莫德納、高端疫苗為主(AZ疫苗需要醫師評估後,方可接種)。而基礎劑、追加劑、基礎加強劑,各有什麼不同呢?

日期:2021-12-24

政治社會

第三劑本周五全面開打!陳時中:BNT、莫德納,再納入高端「沒有AZ因效果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宣布,第三劑開放18歲以上,已完成新冠疫苗兩劑滿5個月以上民眾接種,開放廠牌包含莫德納、BNT、高端都可以自由選擇,並宣布第二劑全面開放混打疫苗,預計將從12月24日開始實施。

日期:2021-12-20

政治社會

只靠國內市場,根本吃不飽!一文帶你看懂:高端(6547)真正的利多與接下來的3大考驗

高端COVID-19疫苗二期期中分析數據,已由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完成審查並公開發表,標題就是寫<高端新冠疫苗(MVC-COV1901)與其佐劑之安全性與免疫性大型二期研究>,當中的結論:根據牛津AZ疫苗研究所的保護力相關指標(CoP)推估,經過抗體濃度單位的轉換後,預測高端疫苗的保護效力大概在80%~90%之間。這篇文章將從投資的角度分享對高端疫苗的看法...

日期:2021-10-15

政治社會

台灣第一人》翁啟惠獲威爾許化學獎50萬美元 如何抗Delta?「這兩重點」是疫情落幕關鍵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與馬徹團隊研發出廣效疫苗,有望對抗變種新冠病毒。預估新冠肺炎將走向流感化,談人類如何學習與病毒共存,並建議政府如何扶植生技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日期:2021-09-08

政治社會

不像AZ、莫德納的恐怖反應 高端疫苗較少「預期外副作用」? 台大醫曝「關鍵1原因」

國產疫苗高端於昨(23)日正式開打,僅桃園出現3例不適個案,但經治療、休息後已都無大礙。有民眾疑惑,為什麼高端疫苗不像AZ、莫德納(Moderna)疫苗一般,一下就讓人體出現巨大的免疫反應,甚至是休克、死亡的風險,對此,有台大醫師出面解釋了。

日期:2021-08-24

全台防疫報導

國產疫苗是沒得選的選擇? 專家:台灣這「四種人」會要施打高端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重新開放意願登記後,新增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也就是國產「高端疫苗」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外,也可調整有意願接種的疫苗種類,截至8/2為止,有意願接種、勾選到高端疫苗的,約96萬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坦言,台灣會有4種人會需要打國產疫苗,包括體質因素、有科學背景的人、對本土科技的支持者、年紀較輕的人,高端疫苗產量如果足夠施打的話,對這些人來說會是福音。

日期:2021-07-28

政治社會

高端疫苗成功解盲,但保護力夠嗎?一文看懂國產疫苗面臨哪些挑戰

高端疫苗成功解盲新冠疫苗臨床2期數據,且力拚通過EUA,然而數據的解讀、未來EUA的審查方式卻引發論戰,究竟在看待國產疫苗效力上,有哪些關注重點?

日期:2021-06-16

政治社會

高端和莫德納同樣技轉出自美國國衛院,為何效果不一樣?專家一個譬喻讓你懂差異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