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學好三招 輕鬆看懂損益表

學好三招 輕鬆看懂損益表

商周出版

股債前線

2014-03-26 10:06

弄清楚損益表的結構之後,投資人就可以大步跨進損益表的世界,看看在新聞報導的數字背後,還有什麼情況是新聞沒能說清楚、講明白,但卻會影響投資獲利的重要關鍵。

第1招:成本毛利看分明


 
說明損益表結構時也提到,「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的概念。就這個數學式來看,投資人可以很輕易地理解成本和毛利間的關係是「當成本愈高時,毛利愈小」。因此,當新聞報導某上市企業的營收創新高時,投資人先別忙著高興,而是要確認企業的毛利是否也一樣創新高?若是,就可以往下細看企業獲利故事的原因,仔細評估投資的價值;若否,可以就此打住。

然而,依目前相關法規規定,上市櫃企業必須在每月10 日之前,公告上個月的營業額,但細部的損益表資訊,最快也得等到季報公布時才能看得到。也就是說,投資人雖然在9月10 日前會獲得企業8 月營收「創新高」的訊息,但第3季(7∼9月)的損益表,得等到第3 季結束後的45 天,也就是11月14 日(此為IFRSs新制規定)左右才公布。但就因為營收和損益表資訊揭露前後差了這麼多天,有不少投資人便常會被營收數據騙進場,傻呼呼地跟著追高,最後又因財報公布後的獲利「不如預期」,又跟著殺低賣出。

那麼,要怎麼避免這種情況呢?就是必須要了解企業的成本vs.毛利間比例關係。以圖2-2-4 的類比科(3438)民國101 年的損益表為例,可發現營業收入的數字雖然比前一年高,但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比前一年略增了2%,顯見在這2年間,其成本和獲利結構沒有太大的變化。一般而言,除非產業有重大發展和衝擊,或者是個別企業在經營上有很大的躍進或經營失誤,否則這個比例關係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投資人在聽到某某企業營收大爆發時,不妨攤開損益表來看,如果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向來偏高時,就別急著為企業的營收故事買單。
 
至於,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多少算高?不同產業的情況各異,無法一概而論,但同一產業的不同企業相比,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愈低的企業,經營績效相對較佳。倘若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呈現逐年或逐季下降的情況,就表示營業毛利有上升的趨勢,自然更具投資價值。

 
 
 
第2招:營業費用看方向
  
列在營業毛利之後的營業費用,雖然易被忽略,但它其實有助於投資人弄清楚企業經營的方向。台灣大多數上市櫃企業的營業費用很單純,就只列出推銷、管理及研發費用,只要金額和占營業收入比重(即損益表該項金額旁的百分比)不高,都算是經營績效良好。較特別的是服務業因為行業特性使然,推銷及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會比一般產業來得高,例如王品(2727)的推銷及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便高達42%(民國101年合併財報)。
  
再者,如果是必須仰賴研發來維持企業競爭力的產業,在營業費用部分,多半會列有研發費用。以類比科所處的IC設計產業為例,即有不低的研發費用,像是民國101 年的研發費用就有1.44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12%。雖然金額不像同業奕力(3598)的7.01億元來得高(占營業收入比重7%),但就其占營業收入比重來看,卻有近1 倍的差異,由此便可看出企業在經營思維及策略上的不同(如表2-2-1)。
  
此外,常有投資人聽到企業出現加薪潮時,弄不清加薪對企業損益表的影響何在。會計實務上,把企業的員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負責會計、財務、MIS、稽核⋯⋯等工作的員工,也就是俗稱的白領員工;另一類是直接負責生產工作的員工,俗稱藍領員工。企業不管對哪一類員工加薪,最後都會影響到本期淨利。白領員工的薪資被歸類為營業費用,但藍領員工的薪資屬於營業成本,因此會直接影響最前端的營業毛利。這也是前幾年鴻海(2317)帶頭調薪,造成在中國大陸設廠投資的一干台資企業都被迫跟進時,台股之所以跟著震盪的原因。
 
 
第3招:獲利動能藏玄機

「咦?營業外收入及費用也能算一招?」對損益表有點基本概念的讀者,看到這裡會大惑不解,評估企業損益表及投資價值,不就是要看它經營情形嗎,與營業外的事有什麼關係?但實話說,關係可大了!而且,營業外收入及費用對損益表,乃至於當期淨利的影響,往往是「不中則已,一中就驚人」的態勢。
  
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產類的上市櫃企業,例如紡織、農林畜牧業等老公司,手上都持有早年以較低成本購進的大片土地,現今無論是直接出售獲利,抑或是以參與土地開發案等方式出手(如台股市場最為「長壽」的土地開發題材─裕隆新店廠區),企業都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營業外收入。像是早年以茶葉相關業務為主的農林(2913) ,本業獲利平平無奇,甚至時有虧損情況,但近年來都靠處分土地獲利,撐住當期淨利。就民國101 年合併損益表來看,處分土地獲利就高達8.25 億元(占營收比重36%),連帶使淨利大增,貢獻1元以上的EPS(民國101年稅後EPS為1.52元)。
  
除了處分土地獲利之外,最常在營業外收入項目下出現的,還有企業持股20%以下的轉投資,稱之為企業的金融資產(此部分的詳細分析,在本章下一節及第三章另有說明),再直接一點,就是指企業的股票投資。當然,企業從事股票投資也和一般民眾相同,有賺有賠。看準了趨勢及時機買賣股票,大賺一筆,對本期淨利有正面挹注,但要是看走了眼,大賠一場,也會損及EPS。此外,持股20% ∼50%的轉投資,稱之為企業的關聯企業,這些關聯企業的淨利或淨損,企業也要按照對這些關聯企業的持股比例認列投資損益。

最後,在這個部分要特別留意的,就是匯兌收益及損失。由於台灣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絕大多數的上市櫃企業產品都會因為出口,而遭受台幣與國際貨幣(如美元)間的匯兌風險,碰上匯兌波動大的時期,有些企業甚至由盈轉虧或由虧轉盈。就拿類比科為例,民國100年的匯兌收益多達2,000 多萬元(占營收比重2%),但民國101年不但沒有匯兌收益,還出現1,600 多萬元的匯損,吃掉不少當期淨利。

綜上所述,處分土地收益、金融資產投資及匯兌收益和損失,看似與上市櫃本業無多大相關,但它的麻煩之處就在於這些多屬於單次事件,不見得年年都有,但只要一發生,就會直接影響本期淨利及EPS,讓人不能小覷。
  
上市櫃企業號稱高營收的背後,到底有沒有獲利?又是靠什麼而賺錢?讀者在學會了分析損益表的這三招後,相信都難不倒你。而列在損益表表尾的EPS是虛胖,還是真正有料,也都能輕易辨別出來。(本文選自第二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羅澤鈺  
誠鈺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會計學系,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領有:中華民國合格會計師(CPA)、中華民國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中華民國理財規劃師(CFP)、內部稽核師(CIA)等證照;現於各大專院校、國營銀行,講授財務報表分析、合併報表、徵授信等課程。喜歡教學、分享,每每看到學生及投資人豁然開朗的神情,是為自己最大的成就感。曾在長、短期投資之間迷思,而後理出頭緒,歸納出一套「從財務報表選出馬拉松型好股及爆發型飆股」的摸股心得。希望自己的操作經驗,能讓有緣的讀者,在每次財富重分配的重要時刻,都能穩操勝券、實現人生的夢想。 
 
出版:商周出版(2014年3月)
 
書名: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
 
   

延伸閱讀

總統辯論會》侯友宜直球:你們兩個是支持廢死還是反廢死?賴酸柯連6點協議都能反悔「最沒資格談誠信」

2023-12-30

地震警報APP推薦!提早20秒預警iOS、安卓都有,LINE還可接地牛速報…一文教學怎麼下載

2024-04-23

6以上頻繁地震不斷,台積電廠區動員疏散!護國神山工程師地震SOP曝光:當時幾點都不重要

2024-04-23

總統辯論會》賴問對手消滅中華民國的是民進黨還是共產黨?一文看「賴侯柯」交互詰問攻防戰

2023-12-30

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同場實力較勁!總統選舉辯論會哪裡看?直播時間、發言順序一次看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