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94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2023臺灣花卉品種推介會 全臺最大花卉品種交流會 國人研發新品搶先曝光

臺灣花卉產業在育種者、花農及專家學者共同努力下,2021年總生產面積逾1.4萬公頃,創下190.9億元產值,其中外銷金額達68.4億元。新品種是百億商機最關鍵的推手,2023年臺灣花卉品種推介會11月10日至12日將在南港展覽館一館K區盛大登場,產業行銷區更集結臺灣、日本、荷蘭等花卉業者參與,還有不少在市面上還未曝光過的神祕新品種。

日期:2023-11-02

職場生活

黑毛和牛、比目魚、日田梨…想吃「日本第一溫泉縣」大分美食免飛去!大倉久和飯店一次品嘗滿足

位於日本九州的大分縣,有「日本第一溫泉縣」之稱,也是遊客最喜歡的觀光勝地。大分縣內的別府地獄、由布院、明礬溫泉、鐵輪溫泉是極有人氣的泡湯勝地,還有宇佐神宮、六鄉滿山、國寶臼杵等文化古蹟。大分在地美食也很多元,因地形多山,好山好水培育出日本第一名的黑毛和牛「豐後牛」,盛產葡萄、柚子、梨子等水果,而沿岸更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河豚、鰻魚、鱉等高級海鮮。

日期:2023-10-31

產業時事

保瑞「這顆」學名藥大吞市占率,原廠反而節節敗退剩不到2成…台灣生技業如何小兵立大功?

近10年台灣生技產業蓬勃發展,根據生策會資料,2012年台灣醫用化學與製藥產值才677億台幣,2021年已大幅躍升至963億台幣,預估2023年應該會衝破千億。期間,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的商業打擊,但台灣生醫產業不僅挺過這3年的衝擊,甚至趁全球受傷之際,大力收購或加速產品外銷,除了證明台灣生醫實力與商業運籌提升外,資本市場的融資與股市的支持也是關鍵。

日期:2023-10-31

產業時事

進出場訊號該怎麼判斷?台股老先覺杜金龍推薦《熊市啟示錄》:「鑑往可知來,方能判牛熊」

《熊市啟示錄》作者羅素.納皮爾透過大量的數據分析、資料判讀與圖表整理,來觀察股市在大熊市底部如何運作,幫助投資者為未來的挑戰盡可能做好準備。長期研究台灣股市的杜金龍,也為本書撰寫精彩推薦序文。

日期:2023-10-25

投資理財

外資瘋狂大提款,台幣回升照常賣超!郭恭克:兩大指標出現復甦跡象,買股風險正在降低

美元指數10月3日創下107.05,創2022年11月後最高點,美元指數截至10月23日回落至105.334,小幅回檔約1.6%。台幣匯率10月4日最高(匯價最低)32.432元,台幣匯率截至10月24日,回落至32.316元,台幣匯率約升值0.36%,小於美元指數回檔幅度,顯然近期台幣匯率仍偏弱勢。

日期:2023-10-25

產業時事

2050年淨零排放,企業不再是旁觀者…學者出書望淨零科學知識普及,童子賢:台碳排偏高,淨零腳步落後

國發會於去年3月宣布台灣 2050 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後,如何達成淨零碳排已成為政府、企業亟需應對的課題。國內第一本從台灣角度完整闡述國際淨零脈絡、氣候變遷如何牽動全球政治、社會與生態,以及綠色經濟和永續投資的淨零工具書《地球2.0 淨零革命》今(10/23)新書發表。多位企業界出席表達淨零長遠牽動地球永續,而近的直接影響企業生存,期望淨零的科學知識普及。

日期:2023-10-23

產業時事

種田兼種電年收近600萬!營農光電之父「馬上丈司」,花7年找出農村高齡化解方

營農光電之父「馬上丈司」在千葉經營營農型光電案場成效卓著,證明了種田兼種電是可行之路。為了解決農村高齡化導致農村發展不振的問題,馬上認為若企業一同推動營農型光電,或許是一道不錯的解法。

日期:2023-10-19

產業時事

曾被台積電裁員...來自政治家族,75歲的他如何成為台灣微藻達人?謝金河:一生只練一劍

闕壯群一生只練一劍:台灣的微藻達人這次大健康產業的參訪,我們到屏東高樹鄉遠東生技公司,很多人以為這是遠東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主導這家公司營運的領導人是1948年次的闕壯群,他出自南港政治大家族的闕家。

日期:2023-10-19

產業時事

跨境電商平台助攻中小企業 搶食225兆市場大餅 六歲新創、手作品牌 從電商小白變贏家

在電商平台購物,或是上架自家新品、二手商品,對多數人來說早已不陌生。受疫情影響,全球電商自二○二一年以來成長放緩,但整體銷售額仍持續增加,研究機構eMarketer就預估,二五年,全球電商銷售額將達七兆美元(約新台幣二二五兆元),是一九年疫情前的兩倍,其中,跨境電商成長率突出,預期至二六年,將占電商領域銷售額的三五.六%,成為市場主力。

日期:2023-10-18

產業時事

種田也種電賺更多、公民電廠做到要上市 農電共榮 日本奇蹟如演勵志電影

(今周刊1400)一名年輕博士、三位熱血大叔試驗十年,在農田上架起太陽能板,達到農收和能源自給「雙贏」,他們讓荒地重生,為老化農村導入新經濟,證明了農作和光電可以共存共榮,相互加值。

日期: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