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53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產業時事

他是外界眼中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的「拆船大王」...潘思亮談父親家訓:跟朋友有福同享,有難要自己當

我一直牢記著父親說的一段話,時常提醒自己將心比心,利人利己。

日期:2022-08-10

產業時事

氣候變遷進入緊急狀態!2050年再生能源比重逾50%...台灣發展離岸風電「開創新綠金時代」

隨著全球綠色意識抬國,各國對再生能源都加大力度尋求轉型發展的機會,台灣也不例外。今年3月國發會公布「2050 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預期未來在2050年時,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超過60%。在再生能源領域中,台灣因為有多個全球公認的絕佳風場,特別適合大力發展離岸風電,因此203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20.5GW為目標,未來可望為台灣開創新綠金時代。

日期:2022-08-01

產業時事

習近平曾喊斯里蘭卡「下個杜拜」,如今爛尾一籮筐…「大國施捨才有飯吃」台灣如何擺脫邊緣宿命

斯里蘭卡曾是中國「海上一帶一路」的重鎮,隨著貪腐政權的倒台,醒目的鬼城投資無以為繼,爛尾的基礎建設淪為一帶一路失敗的紀念碑。

日期:2022-07-20

今選頻道

全聯收購大潤發》敢賠錢!敢試錯!「賣鮭魚、牛肉竟然都賠錢…」全聯林敏雄「不敗金律」變身全台年賣千億最大超市

全聯以新台幣115億收購量販店大潤發,為零售業投下震撼彈。當時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就以「大起來還是有綜效」說明他買下大潤發的原因,而這也和他最初接手全聯時的名言「規模不大不小,準玩完了」不謀而合。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7/15核准,全聯福利中心自法國歐尚集團、潤泰集團取得95.97%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收購範圍包含大潤發自有土地及建物、門市經營權及大潤發自有品牌,正式成為超市量販龍頭。談到全聯,從原本一間老舊福利社,到營收破千億元的最強超市,董座林敏雄是如何靠著他的「不敗金律」,讓全聯變身全台年賣千億最大超市?以下是2020年7月,林敏雄接受《今周刊》的專訪報導。(原文刊載於2020/7,更新時間為2022/7/16)

日期:2022-07-16

產業時事

聯合輔導基金會40週年 一本初心,與企業共創永續美好未來

中小企業有拚勁卻難免資源不足,聯輔基金會累積40年輔導經驗,陪伴企業一同成長、茁壯,未來將秉持「熱誠、專業、公信」的精神,與中小企業攜手共創新局,傲視國際!

日期:2022-07-13

產業時事

台灣石斑魚遭禁!漁民心聲:中國只敢禁農產品,難道敢禁台積電晶片?

曾經,在對岸營造的善意氛圍下,優質的台灣漁農產品,得以在中國市場,享有零關稅、快速報關,甚至免驗放行等特殊待遇。無條件提供的優惠措施,也可以在一聲令下撤回,全面禁止石斑魚進口,只是又一次證明,依賴「善意」而生的經貿關係,無法永久存續。對於外在環境轉變,農漁民並非渾然未覺,許多人更早已啟動轉型,中國的突襲式禁令仍將造成傷害,但並非毀滅性的打擊。以後,或許再也沒有easy money,但憑著真本事掙來的訂單,比起接受讓利的生意,只會更加可靠踏實。

日期:2022-06-29

財經時事

劉泰英嘆:人類大概瘋了!破壞生態釀出「3大敵人」 若不覺醒50年後恐難在地球上生存

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威脅,淨零碳排已成為近年來,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對此,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直言,「人類大概瘋了!」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人類卻不斷破壞自然生態,如果再不覺醒,「大概50年後,人類就很難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

日期:2022-06-27

產業時事

投資新寵》最嚴格的氣候變遷指數,勞動基金670億相挺!MSCI出新招,專挑1.5度溫控下的受惠股

三月,勞動基金運用局發布的一則公告,引起外界關注。這是勞金局今年首度為勞退新制基金及國民年金辦理國外投資委任,金額,二十三億美元,約達新台幣六七○億元;至於委任類型,則為「全球氣候變遷增值股票型」。

日期:2022-06-15

職場生活

挺過「家破人亡」悲痛 中年重拾書本成校園楷模 總統教育獎得主李鳳珠: 只要持續學習 有天就會看到光

一名平凡的家庭主婦屢經天災人禍的無情打擊,但她接受了世事難盡如人意,為自己重拾書本,為協助他人擔任志工,想盡辦法有目標地活下去,而再一次體驗生命的美好,她也在今年榮獲總統教育獎的肯定。

日期:2022-06-01

產業時事

阿共打來怎麼辦? 日本車廠及半導體業 開始默默研究中共犯台如何應變 日商CEO最關心「這些事」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去年4月的封面故事,是凸顯「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其實對與台灣及中國都來往密切的日本企業界來說,所謂「台灣有事」一直是經營者的注意事項,也就是若兩岸發生武力衝突,日本企業該怎麼應變。但這個狀況,在2022年有了明顯變化。以往研究「台灣有事」各種預案的日本企業界,似乎以半導體業設備製造商為主。但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連日本執全世界牛耳的汽車業界,也有廠商開始研究台海一旦出事的應變預案,因為台灣汽車供應鏈與日廠的關係太密切。主因就是,烏克蘭戰事粉碎了之前大多數人的認知。日商擔心,若歐洲到21世紀還會發生戰爭,誰敢說21世紀的東亞就不會?

日期: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