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4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產業時事

台南市刑事警察之友會發獎學金,76名刑警子女獲獎!常如山:百姓安居樂業幕後英雄

台南市刑事警察之友會今年援例頒發刑警子女獎學金。副理事長愛爾麗集團總裁常如山,勉勵受獎刑警子女,除了學業外,對於未來的發展,更應重視人格與倫常的養成。

日期:2023-05-21

職場生活

禁LGBTQ與狗、A罩杯必修國防課...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政見「滿滿歧視」,教育部長潘文忠也看不下去了

今周刊編按:台大經濟系學生會將於5月29日至31日選出新任學生會正副會長,然而候選人所發表的政見內容涉及諸多歧視,像是「女生微積分強制穿高中制服上課」、「舞會處男禁止報名,處女強制參加」等等,引發民眾議論。教育部長潘文忠對此事回應,「站在教育的立場,不樂見任何歧視的語言和主張。台灣社會也不斷努力性別平等、族群融合議題」,對於此一個案,會請學校瞭解,給予必要的輔導。台大經濟系也在官方網站張貼聲明,指政見有違反人權價值及性別平等相關法令之虞,第一時間已通報台大性平委員會。

日期:2023-05-21

產業時事

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學生直球對決「妳後悔當總統嗎」?蔡英文:當年在野黨立委一句話讓我很衝擊

《今周刊》第八年舉辦「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本屆盛況空前,一共有47所學校、合計300多位學生參加。論壇的高潮之一,就是現場QA環節,與會學子爭先恐後地舉手爭取提問,期待與蔡總統「直球對決」。

日期:2023-05-13

產業時事

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高中生問小英被霸凌過嗎?她笑回「網路罵我的人很多,但我沒被欺負的感覺」

「從2016年第一屆開始,每年的高中生面對面論壇,我都有來參加,我沒有確診過、也沒有缺席過! 」總統蔡英文今(13)日在《今周刊》舉辦的高中生論壇上表示,八年來,每次都珍惜和高中生直接溝通的機會,政府也在努力跟上年輕人的腳步,將青年意見化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日期:2023-05-13

產業時事

從四大要件認定到調查小組公信力 都該補破網 師長霸凌成案率僅六% 如何揪出黑數?

一名高中生之死,引爆群眾怒火,也讓師長對學生的新霸凌形態受到關注,當學校裡可靠的「大人」,成了群體霸凌的加害者,學生如何求援自保?

日期:2023-04-19

產業時事

康軒課本出現「土豆」惹議!教育部辭典這樣寫...中國用語被指認知戰,台大教授:難道是文化侵略?

康軒版國中生物課本使用中國用語「土豆」稱呼馬鈴薯一事,引起質疑是認知作戰。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立委質詢時被問到:「土豆是指什麼?」潘文忠回答,「我們的土豆是指花生」;立委質疑國中生物課本,把馬鈴薯稱為「土豆」,更表明「馬鈴薯、花生都常被稱為土豆,但兩者是不同的物種」。康軒文教事業也發聲明稿澄清,表示編寫目的是在於「提示生活中使用的一些不同語詞,講的都是同一個事物」,也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針對土豆一詞的釋義也包括馬鈴薯。

日期:2023-04-18

產業時事

「他是社會敗類、垃圾」豐原高中7名師長如何逼死1名高二生?每個校園都隱藏黑暗,霸凌怎麼自救?

近日爆出豐原高中霸凌事件,一名高二男學生因不堪師長集體長期霸凌、誣陷、針對、辱罵,甚至逼迫該生轉學或退學,讓這名高二生承受極大壓力,最終走上絕路。此事件一曝光,外界議論沸沸揚揚,台中市教育局在周五(3/24)指出,豐原高中校方對此事處理態度消極,此案相關人員包括校長、主任教官等7人調離現職,另學務主任將由校方召開教評會決議是否停聘。

日期:2023-03-25

投資理財

普發現金6000元怎麼領最划算?不是去ATM...這1種才最推!3招「用小錢滾大錢」

行政院通過特別預算案,其中普發現金部分編列1417億元,民眾每人可領現金6000元,預估全國2355萬多人都可領到。規劃發放方式將採「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共5種方式,民眾可自行選擇領取方式,包含本國人在內4大族群都可領取,目前規劃發放時間為半年。還沒領到錢,不少人都默默規劃要如何運用這筆錢;政府提供的5種管道該怎麼領才最划算?有銀行業者指出,「登記入帳」是最方便的;此外,如果民眾將這筆錢存進高利活存數位帳戶,還有機會「用小錢生大錢」。

日期:2023-03-08

產業時事

ChatGPT效應?教育AI化,韓國AI數位教科書啟動!

ChatGPT狂潮持續加溫,在多國學校禁用ChatGPT的同時,韓國政府選擇與AI共存,計劃將AI引入到學子們的學習中……

日期:2023-03-06

產業時事

口罩令解除,為何還想繼續戴?不用化妝、免吸髒空氣,還是容貌焦慮症?「脫與不脫」的N個理由

今周刊編按:台灣自週一(2/20)起室內不用戴口罩了,除了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全面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由民眾自主決定。而校園要到3/6才會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亞洲多國陸續取消室內口罩令,南韓是在1/30、台灣2/20,而日本也將在3/13全面實施放寬,但即使政府放寬規定,不少民眾似乎沒打算立刻完全不戴口罩,究竟是為什麼呢?歸咎起來至少有3個理由。首先是,800多天以來民眾已被要求認真配戴口罩、習慣很難立刻改變,甚至有人認為,戴口罩不用化妝、不用隨時面帶微笑也成為一種優點。紐時中文網報導,首爾研究中心CATS實驗室的文化研究學者金相珉說,口罩讓南韓人擺脫保持美麗的社會壓力,「把臉露出來會感到有些不舒服」。而《口罩的品格》一書的作者、東京聖路加國際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大西一成說:「如果不戴口罩,別人會盯著你看。」還有一種說法是,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戴著口罩似乎有助於讓自己不吸入太多髒污空氣」,降低咳嗽、打噴嚏和胸悶等問題。最後,不願意把口罩拿下,也有可能是產生容貌焦慮症,其實任何年齡或性別的人都有機會有「容貌焦慮」,但最常見於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難免在意自己的外表。面對「脫與不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由,這也是口罩令解除後,大家都需要調適的一部分。

日期: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