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7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產業時事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稱「絕不能讓中國改變台灣」 為何現在英國對中國好「ㄘㄟˋ心」?原來是2020年北京做「這事」

中國與英國外交關係,正出現73年來的最大變化。英國早在1950年1月,就承認了由中共建政才幾個月的中國,是第一個給予外交承認的西方大國。但在2022年10月,新上任的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稱「中國是英國的長期威脅」。本周訪台的前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更鼓吹,世界各國要全面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要借鏡冷戰時期西方世界應付蘇聯的經驗,共同因應中國多方面威脅。英國長期對台灣冷淡,為何特拉斯在位時就說了兩次「自由世界要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英中關係則是快速冷卻?問題可以追溯至1984年,對於香港前途的中英聯合聲明。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中國跳腳!拜登動用總統撥款權,美將無償軍援台灣154億…美防長:很快提供重大軍事援助

中國持續加強對台軍事威脅,堅持不放棄對台進行危害台灣人民安危的暴力軍事行動,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引起國際社會警戒。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16日表示,政府計劃向台灣提供5億美元(約新台幣154億元),美國將很快動用總統提撥授權,很快提供台灣重大的軍事援助;這是國會去年做出的要求,也是美國遵守台灣關係法所做的長期承諾。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影/郭台銘金門發表和平宣言、「一中各表」 賴清德批藍營走回頭路:沒主權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備戰2024總統大選,今天上午出席「屏東縣信賴台灣之友會」成立大會,適逢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金門發表和平宣言,賴清德批在野黨認為要接受九二共識、簽訂和平協定,才能得到和平,如果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是走回頭路,沒主權的和平不是真正和平,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和民主陣營站一起,當力量夠大時,自然就能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這才是台灣應該追求的和平路線。

日期:2023-05-13

產業時事

上海車展爆「重大辱華事件」!BMW只給白人冰淇淋,小粉紅轟「崇洋媚外」 矢板明夫:中國陷入極度不自信狀態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標榜意識形態治國以致中國民族主義當道,在官方鼓動極端民族主義之下,中國民間廣泛出現無厘頭仇外情緒,讓外資遠離中國。而這幾天在中國國內發生了一件「重大辱華事件」,引起了很大的話題。德國的汽車品牌「寶馬」(BMW)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認為,這正反映了今天的中國,已經陷入了極度不自信的狀態。

日期:2023-04-22

產業時事

讓台灣成為民主世界MVP!賴清德登記民進黨總統初選,轟中共大玩和戰兩手策略、揭3目標4挑戰

民進黨周三(4/12)召開第20屆第12次中執會,身兼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迴避,推選代理主席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持,會中通過2024年第16任總統提名候選人案,正式公告由賴清德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2024年第16任總統。賴清德獲得黨內提名後發表談話,強調上周總統蔡英文的出訪,與前總統馬英九的中國行,呈現對台灣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馬是走回過去一個中國原則框架,蔡總統則是在民主的道路上走向國際迎向未來,這正是2024年之後的國家未來兩個截然不同的選項。賴清德也揭示、承諾將帶領全體立委候選人完成2024年大選兩大總目標為總統高票當選、國會單獨過半,並以此穩定的民主力量,實踐「民主團結」、「民主治理」,以及「民主和平」三大民主行動,來推動國家希望工程,達到「民主」、「繁榮」、「和平」的目標。至於有關第11屆區域立法委員黨內初選作業,民進黨新聞部主任、發言人張志豪轉述表示,共計有39個同額競選選區停辦民意調查作業,2人以上登記參選之14個選區須辦理民意調查作業。民進黨中執會審查2024年第11屆區域立法委員提名初選76位登記參選人,經業務單位審查,除「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第六條規定的消極資格將轉請中選會協助查證外,其餘參選資格均符合規定。此外,會中也同意屏東縣第一選區黃信茗、嘉義縣第一選區黃榮利、高雄市第三選區劉世芳退選,退選後嘉義縣第一選區形成同額競選,一併同意停辦民意調查作業。針對高雄市第三選區劉世芳退選後,該選區形成無人登記,後續提名作業,是否重新辦理初選登記作業或採徵召方式,交由2024大選提名策略小組進行研議後,再送中執會決議。(原文刊載於2023-03-15,更新時間為2023-04-12)

日期:2023-04-12

產業時事

美國出兵救台灣「有心乏力」? 前藍營國安高官如是說 AIT前高層則提出四個觀察點

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台北論壇董事長蘇起認為,目前美國對於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方向是「鬥」+「拖」,不論是川普政府或拜登政府對中國都是鷹派政策。問題是,若中共武力犯台,現階段美國軍力不足以及時援台,會讓北京有時間對台灣造成「既成事實」。蘇起也認為,從諸多因素來看,美國想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可以說「有心乏力」,因此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這次將在加州會見總統蔡英文,而非如2022年傳出的他訪問台灣,就是因為美國不想「在軍事上與中國攤牌」。

日期:2023-03-22

產業時事

陸軍上校簽投共書「月收4萬」只判7年半!王惠光:國安案件一再輕判,正消蝕台灣國防力量

陸軍上校向德恩簽署投降同意書,並穿著中華民國陸軍軍服拿著降書照相向中國輸誠,宣誓「支持兩岸和平統一,效忠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旦兩岸發生戰爭,本人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自己能力為祖國效力,完成和平統一的光榮使命」。向德恩簽署降書可以得到每月領取4萬元酬勞,最近被依貪污罪判處7年半有期徒刑。

日期:2023-02-26

產業時事

敏感!金融時報:吳釗燮、顧立雄本周訪美,與白宮官員舉行國安對話…當事人一句話回應

今周刊編按: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Jon Finer)、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本周將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華盛頓總部與台灣來訪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舉行閉門對話。吳釗燮週六(2/18)在外交部記者會上被問到相關問題時,僅用英文回答「I’m not able to comment that, and I’m not able to confirm that.(我無法評論也無法證實)」。外交部週日(2/19)發布新聞稿指,吳釗燮7日接受「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晨間新聞」(Morning Edition)節目主持人Leila Fadel專訪。吳釗燮提到,俄國的軍事侵略引發各國憂慮,而威權擴張情況也發生在印太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野心及行動已不僅限於台灣,也擴及東海,甚至突破第一島鏈到南太平洋,具體事證是中國已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此外,中國在南海島礁填海造陸建立軍事據點,機艦巡邏早已成為常態,對世界更是一記警鐘。吳釗燮說,中國正觀察西方世界是否有足夠決心對抗俄羅斯,同時可能以烏俄戰爭為借鏡,研究俄國的軍事弱點,藉以改進其軍事能力。「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持續堅定支持烏克蘭,應會使中國重新思考未來對台動武的代價,但如果中國看到西方國家分裂,沒有能力對侵略者進行懲罰,就可能促使中國武力犯台或對其他國家採取行動」。吳釗燮表示,面對中國的擴張野心,台灣唯有堅定自我防衛決心,奮起抗敵,才是對抗侵略者之道,而美國是台灣最可靠的安全夥伴,美方對台灣的支持至關緊要,尤其烏俄戰爭後,台美間更深化在安全方面的合作。「美國除提供防衛性武器持續助台維持自衛能力外,並協助我國進行軍事訓練,這對強化台灣作戰能力有絕對必要」。吳釗燮強調,台灣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不論是提供台灣武器、聲援台灣、或在中國冒進時共同制裁中國都十分感激。 吳釗燮也呼籲,戰爭帶來毀滅,對中國也意味著災難,維持台海現狀與確保區域和平,符合各方最大利益;聯合國憲章揭櫫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如果兩岸能以對話解決分歧,戰爭就可以避免。「但台灣不能只仰賴中國的善意,因此,我方在尋求與中國和平對話的同時,也必須積極準備防範最壞情況發生的可能」。

日期:2023-02-18

產業時事

「一旦征服台灣,就可以封殺日本經濟!」前白宮高官:共軍文件都白紙黑字寫出來了 各國力挺台灣其來有自

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愈來愈高,不僅美國國會參眾議員及智庫來訪絡繹於途,歐洲各國國會議員訪台也是一團接一團,日本自民黨的訪團更是沒有停過。旅法台灣律師詹文睿(Nicolas Chan)應邀參加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法國總統府舉辦的「農曆新年晚會」,他說「聽到台灣、聽到律師,馬克宏總統眼睛一亮」,緊握他原本要放開的手,和他說「太棒了,詹律師,請把電動車和半導體帶來法國」。台灣明明當國際孤兒很久了,為何現在國際社會對寶島重視度持續升溫?過年前訪台的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指出,因為各國愈來愈認識到,如果中國武力犯台,不只影響台灣海峽穩定、破壞台灣安全,更影響到日本等東亞國家的安全,最終影響到全世界。換句話說,各國無法坐視台海情勢改變,對台灣關心度更高,也使台灣在國際上友人愈來愈多。

日期:2023-02-01

產業時事

中共發動戰爭美國會出兵保台?政略作家范疇:台灣人太天真了!憑什麼要別人兒子替你死

美國裴洛西議長來台,挑動中共敏感神經,頻頻派軍機繞台,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加上俄烏戰爭開打,更出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憂慮;於此同時,中共二十大落幕,習近平獨掌政權,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將陷入衰退。為此,政略作家范疇憑藉在中國經商20年的密切觀察,撰寫《後中共的中國》一書,推論中共後續變化、對台灣的影響,並在Podcast節目《Today來讀冊》中提出,面對中共不斷威嚇要以武力犯台,台灣應積極應對策略。

日期: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