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134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冬天的太陽別相信!冷氣團發威凍到13度「還要冷3天」…這5縣市可能會10度以下

早上起床是否明顯感受到變冷了呢?這是因為入秋首波冷氣團南下,氣溫一口氣暴跌了10度之多,今晨本島最低溫,出現在桃園楊梅攝氏13.7度,溫度還會再下降,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提醒,受到冷空氣及輻射冷卻效應影響,預估最低溫出現於周五(11/17)深夜周六(11/18)清晨,北部沿海空曠區及谷地,最低溫度接近10度或10度以下,民眾要記得保暖。

日期:2023-11-17

職場生活

羊肉爐訂了沒?最強冷氣團正式報到、低溫「這天」下探10度!鋒面接近又要下雨…一周天氣1圖看變化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整天濕涼,周二(11/14)低溫都跌破20度,本島平地最低溫出現在新北市瑞芳15.2度,北部、東北部仍有短暫陣雨,氣象專家提醒,週四(11/16)鋒面接近,周五周六冷空氣強度有機會達到大陸冷氣團,空曠地區低溫下探10至12度,民眾務必注意保暖。

日期:2023-11-16

職場生活

入秋最強冷空氣直逼強烈冷氣團!這天起「挑戰10°C」連凍3天 …鯉魚颱風今生成,對台有影響?

又有颱風生成?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中央氣象署針對北部4縣市發布發布豪雨特報,台北市山區及宜蘭縣山區須注意豪雨;基隆市、新北市北海岸及宜蘭縣平地需留意大雨。氣象專家指出,位於菲律賓東方外海的熱帶性低氣壓,最快將於週一(11/13)生成為輕颱「鯉魚」;此外,新一波入秋最強冷空氣有機會成為今年首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屆時氣溫將會下探11度至13度!

日期:2023-11-13

職場生活

不是遺物整理!步入中年後開始斷捨離,專家教「老前整理」8技巧:打造嚮往的老後生活

「老前整理」的風潮來自日本,是指人們在自己還健康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不管是收藏還是囤積,在老後真正來臨之前進行「斷捨離」,有人自己動手,也有人尋求專業協助,「老前整理」協助大家在心理和居住環境都挪出空間,迎接人生新階段。

日期:2023-11-12

產業時事

全球瞭望》拜習會後雙邊關係進入新拐點?台海議題攻防美中各出什麼招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15日在舊金山登場,其中最被關注的是美國總統拜登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場邊會談。外界都緊盯「拜習會」後,美中關係是否就此解凍,或者雙邊關係進入新拐點。

日期:2023-11-12

職場生活

一週天氣/持續濕涼!今晚到明晨最冷,下波更強冷空氣這天報到,有機會達冷氣團「低溫探14度」

持續受到東北風影響,中央氣象署指出週日(11/12)桃園以北、東北部有持續性迎風面降雨,降雨機率比昨天多,基隆北海岸、東北部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隨冷空氣往南延伸,今晚到週一(11/13)清晨是這波冷空氣影響最顯著時間,最低溫下探16度,北部濕涼持續至下週二(11/14)、下週三(11/15)才較回暖,到了下週四(11/16)下半天又會再變天,要注意的是下波冷空氣強度有機會達冷氣團等級,北部氣溫預計驟降至14度。

日期:2023-11-12

職場生活

4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 下週低溫降到11度!專家:「這天」氣溫將挑戰「冷氣團等級」

今(11/11)天受到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水氣增多,基隆北海岸及宜蘭地區降雨較明顯且持續,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中央氣象署針對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以及宜蘭縣分別發布豪雨、大雨特報。由於天氣漸漸轉涼,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下週六(11/18)部分地區低溫會降到11度左右,強度挑戰「大陸冷氣團」等級。

日期:2023-11-11

職場生活

要變天了!午後北台灣轉濕涼「下探15度」,還沒冷完…首波大陸冷氣團這天報到「冬衣得先準備」

天氣要變冷了!周五(11/10)傍晚將迎來入秋最強一波東北季風,北部、東半部轉有局部雨,氣溫下降。緊接著下周「乾冷」空氣南下,下週五將有首波符合「大陸冷氣團」定義的冷空氣報到,預測11/18凌晨北部地面溫度只有11度,台南以北平地溫度只有13度上下,「冬衣可能得先準備了」。

日期:2023-11-10

職場生活

終於要變冷了!「入秋最強冷空氣」估影響超過4天…專家曝這兩天冷得很有感:全台低溫探15度

時序進入11月,天氣近來並無明顯轉涼,讓不少人疑惑今年是否會是暖冬,不過,氣象專家指出,接下來幾天將迎來一波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估計影響超過4天,平均低溫下探15度,屆時將會涼的很有感!

日期:2023-11-07

產業時事

ESG永續台灣高峰會》淨零碳排不只製造業 資策會林玉凡:住宅也能貢獻減碳 數位科技能加速可信任的數位轉型

淨零碳排已勢不可當,然而不只是製造業應該及早啟動數位轉型減碳,也應該從住商的需求端透過數位工具改變行為模式,才能創造更大的減碳貢獻。

日期: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