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90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台灣防疫成績了得!疫情期間醫療成本遠低預期...醫師點出感染管制仍有這三大隱憂

2020年至2022年,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據國外研究預估,台灣疫情期間應產生的直接醫療成本及間接成本,分別每年329億元及2320億元,總計經濟損失為每年2649億元,相當於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9%。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木材、汽油、雞蛋⋯「谷歌趨勢」揭通膨浪潮 蛋蛋危機席捲全美 攻占二○二三熱搜詞

從谷歌趨勢「為什麼XX這麼貴?」關鍵字排行榜,能看出美國通貨膨脹的幾波重大趨勢;二○二三年價格暴漲的「雞蛋」攻占美國五十州冠軍關鍵字,成為三億多美國人民最關心的議題。

日期:2023-12-27

職場生活

36歲港資深記者「發燒4天」離世…熱愛運動跳舞卻突發重症肺炎,醫:這些人染呼吸道疾病得當心

中國從11月開始爆發多種呼吸道疾病疫情,各地醫療單位人滿為患,除了黴漿菌以外,還有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新冠病毒等,造成肺炎疫情擴散。而中國知名財經媒體人羅琦,也因「突發性重症肺炎」於12月24日去世,年僅36歲。

日期:2023-12-26

產業時事

博晟生醫今年營收成長3倍、億元目標達陣!董座樂觀看明年高速成長:營運主力在這裡

博晟生醫(6733)週一(12/25)召開法人說明會,宣布營收億元目標順利達成,2023年再次繳出業績成長3倍的成績單。

日期:2023-12-25

職場生活

老伴急救無效、渾身是血,80歲老人卻緊握她手:能和你過一生真的很幸運,親愛的你先走,我很快就跟上

紛亂的週末白天,一個患者緩慢地穿過急診室的中央,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了下來。那是一個衰老的老奶奶,像是與疾病抗爭了很久,她的臉頰消瘦,但全身都是腫脹的,意識也看起來不太清楚。稍微晃動老奶奶的身體,她也沒有任何反應。透過全身的狀態可以推測是長期的腦部病變所致。

日期:2023-12-22

產業時事

高評價通過美國兩認證 林口長庚再獲「全方位智慧醫院」肯定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持續朝全方位智慧醫院前進,今年11、12月分別在原長陳建宗、主席溫明賢主導下,以視訊方式分別獲得EMRAM(電子病歷)第七級續認證以及INFRAM(IT基礎建設採用模型)第六級認證的殊榮。

日期:2023-12-21

職場生活

高中讀建中,大學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的志願也上不了...洪惠風:「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2-20

職場生活

30週年的憶往與前瞻,攜手讓台灣感染管制成果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回首30年前,1988年我在台大醫院完成5年住院醫師訓練後即升任感染科主治醫師,從第5年住院醫師開始就在謝維銓教授的引領之下,全面參與了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小組的各項工作,1989年即成為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委員會的委員,1990年應邀開始擔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感染管制委員會的委員;1991年擔任羅東博愛醫院院內感染管制委員會的委員,1992年起也成為衛生署防疫處成立的院內感染管制諮詢小組的委員。一方面直接在醫院執行感染管制的第一線工作,另一方面也參與全國院內感染管制制度上的討論與政策建議。

日期:2023-12-19

職場生活

無需論資排輩,每一位感管同仁都是抗疫英雄

小兒科有很多感染性疾病,我在台大醫院受訓時就接觸到很多感染性疾病,算是最粗淺的啟蒙。當時觀念和技術都還很有限,我常開玩笑對學生說:等檢驗報告,還不如我憑經驗猜的更準。直到微生物專家楊定一來到馬偕醫院,打破了我的自信,他憑一人之力帶動了馬偕感染科的進步,雖然我們成了莫逆之交,但始終不知道他離開美國後為何選擇了馬偕醫院,可我至今還很感謝他的選擇。

日期:2023-12-19

職場生活

感染症,不曾消失的生命威脅

醫療進步加上集中式醫療,帶來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等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議題。1950年代美國發生金黃葡萄球菌院內感染全國性疫情,開始重視醫院的感染管制;1970年代全美研究證實院內感染監視及回饋可以有效改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台灣在前輩的呼籲及播種,歷經1984年某醫院發生新生兒沙門氏菌腸炎群聚感染事件,衛生署開始推行院內感染管制計劃,並培訓流行病學及傳染病防治人員。自此,在政府、學界與醫界合作,台灣的醫院感染管制迅速發展。

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