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49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國民健康防治預算,不如一碗泡麵!「我好累,但真的睡不著」,國人年吞11.25億顆安眠藥的背後…

現代人工作繁忙、精神壓力大,身心疾病悄悄上身…台灣使用安眠藥人數與數量都相當驚人,光一年就吞掉超過11億顆安眠藥,為亞洲第一。

日期:2021-08-24

產業時事

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週年 溫暖的力量 持續推動臺灣人權向前

2020年8月1日,一個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的日子,這一天國家人權委員會正式成立,從此臺灣有了國家級的人權機構,掀開人權史劃時代的新頁;轉眼間週年已至,國家人權委員會舉行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一週年只是起點,未來將一步一腳印,為落實與促進人權做最大的努力。一年前,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當天,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揭牌,提出三項期許:「讓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為國家的良心」、「以制度讓人權工作穩定長久」,以及「分享台灣人權經驗貢獻國際」。陳菊在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上致詞強調,一年來如履薄冰,儘管人力、資源及經驗有限,又逢疫情肆虐影響,全體委員及幕僚同仁依然上下齊心,全力以赴,投入各項國家人權業務。

日期:2021-08-20

產業時事

五星級營地背後 暗藏你不知道的「玩法賣地」 被掠奪的「原保地」 原住民土地正義實踐困境

走進新北烏來、苗栗泰安、新竹尖石、五峰等熱門旅遊區,許多為保障原住民生計,依法只能在原住民間進行買賣的「原住民保留地」(簡稱原保地),近年以各種玩法手段轉給非原住民進行開發,據統計,全台約二十六.五萬公頃原保地中,超過一萬公頃原保地已「轉手」流失,多為溫泉、露營精華地,實際情況或恐更嚴重,原民土地正義及文化存續等問題令人憂心。

日期:2021-08-18

財經時事

「每年繳稅12%,紓困卻都把我排除」 受薪階級的不甘與無奈 高經濟成長風光的背後...

主計總處上修今(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5.88%,較6月初5.46%預測值,大幅上修0.42個百分點,今年經濟成長亦創2011年以來、近11年最高成長率;日前並預測人均GDP將於2021年首度突破3萬美元。但是,台灣人的負債問題,已逐漸近逼危機臨界點。

日期:2021-08-13

產業時事

關注議題更擴大、用「平台」力量破框 人權會成立滿周年 接下來的兩大挑戰

經過公民團體與學者二十年的努力,人權會在去年八月成立,如今已滿一周年。回顧過去一年,陳菊雖坦言不無挫折,但強調將務實面對未來挑戰。

日期:2021-08-11

財經時事

體壇長期3大金權黑幕》一張球后的機票,為什麼讓國人對體育改革失去信心?

「懷念長榮航空,可以搭商務艙」。戴資穎--台灣首位在羽毛球女單排名世界第一的球后,日前(19日)一篇IG的限時動態,意外揭「選手都搭經濟艙、隨行官員卻搭商務艙」前往東京參賽,讓2021年東京奧運還未開賽便在台掀轟動,瞬間成了國內體壇「官僚生態」的照妖鏡。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第一時間出面承認疏失,體育署長張少熙更自請處分口頭請辭,行政院也指示教育部於奧運結束後提出專案報告。然而,這真能解決台灣體壇的問題嗎?

日期:2021-07-22

產業時事

防暴三法推手 前監委高鳳仙癌逝享壽66歲

催生防暴三法的前監委高鳳仙,於20日因癌症病逝於醫院,享壽66歲,消息一出,讓許多法界人士相當悲痛、不捨,因疫情期間,家人相當低調,將於7月初為她舉行安息禮拜。

日期:2021-06-26

財經時事

全台超過500人染疫死! 監察院立案調查 「釐清指揮中心疫苗採購是否恰當」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本土疫情於110年5月中旬後突然爆發,截至今(18)日止,確診人數達13,771人,不幸死亡人數518人。

日期:2021-06-18

產業時事

3千萬劑疫苗,能讓台灣群體免疫?一張表比較7個國家「現有疫苗採購合約」:台灣是否過於保守?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7

產業時事

新加坡是台灣的8倍!一文解析:台灣購買疫苗的人均預算相比其他國家,有多精省?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