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99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當年大賺人民幣⋯台商中國經商失敗變「台流」,台青也失業!海基會:安置費用全民納稅錢埋單

台商西進中國30年,有成功者,也有不少失敗者,成為滯留中國多年的台流;加上數年前被中國官方吸引前往創業的台青,如今也面臨失業與滯留中國的窘境。

日期:2023-09-08

產業時事

東協1000大調查》新南向有成,台商在東南亞投資迎來爆發性成長...財政部長莊翠雲:已和8國簽訂租稅協定

地緣政治帶動全球供應鏈移轉,面對新南向經濟崛起,臺商如何把握進而擴大商機,今周刊今舉辦「2023東協1000大調查暨論壇」,邀請產官學研與6個東協國家駐台代表共聚,針對深化南向鏈結共創東協榮景意見交流。近年臺商在新南向投資有成,創造產業聚落、促進貿易及深化經貿關係三大成效,面對決戰數位新南向政策藍圖,公私部門攜手加快在產銷人發財的全方位布局深度與力道。

日期:2023-09-05

產業時事

2024總統參選人政見一次看/「四腳督」賽局成形!9大領域政策,賴侯柯郭怎麼說

2024總統大選「四腳督」局勢成型,這場總統級的賽局中,參與者有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以及獨立參選的郭台銘,每位參選人在各領域議題,都有其理念與政見,也有不同的解讀或主張。鑑於台灣的特殊地理、政治與歷史情勢特殊,以及總統主要職權在於外交、國防面,因此每屆總統大選中,對於中國有關的兩岸、統獨議題,以及與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相關的外交議題立場,都是選民高度重視的主題。對選民來說,總統參選人能否端出產業經貿牛肉,以及是否有因應2050淨零排放趨勢的能源政策藍圖或願景,還有高房價現實下,參選人的居住政策等,都受高度關注。

《今周刊》以外交兩岸、國防、產經、能源、居住政策、交通、文化教育、司法改革、社會福利9大領域製作表格,並彙整中各參選人政見或政策,供讀者比較參考。

日期:2023-08-31

產業時事

調查說明 越南家數占三成 印尼營收總額五年增271% 東協台商企業一千大排名解析

(1393今周刊)隨著全球供應鏈的轉移重組,東協台商千大以其出色的營運表現受到矚目。透過中華徵信所五年來的調查數據對比分析,深入探索其成果表現與未來趨勢。

日期:2023-08-30

產業時事

中美貿易戰5年,全球供應鏈尋找新基地的大贏家 直擊東協 製造新強權 2023年東協台商

(1393今周刊)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趨勢浪潮下,跨國公司正積極重塑供應鏈,而坐擁全球第三多人口的東協,已日漸成為「中國+1」的必修顯學。《今周刊》採訪團隊走入東協現場,親眼見證近年台商與國際大廠的遷徙布局,亦深度拆解不同國家各自主打的產業定位。一趟東協之行,一幅替代中國的「製造新強權」圖景正在成形,而台商大軍的機會與挑戰,也逐漸清晰。

日期:2023-08-30

產業時事

電動車只是過渡!中油老董點出「氫能社會」關鍵,趙天麟:政府拿出推動風、光的一半力氣就夠了

在美國、日本、韓國與中國等多國大力發展氫能的同時,「得氫能者得天下!」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如此強調。李順欽說,全球都在發展電動車,若大家的充電站同時啟用時,電網韌性足夠與否,值得探討。「以中油的立場來說,雖屬一廂情願,但發展電動車只是過渡,長期還是要往氫能社會、氫淨社會來發展」。他解釋,若發展電能社會,中油其實是為台電作嫁,中油唯有從加油變加氫,才能維持目前的營業規模,也才能藉從加氫零碳能源,以達到台灣淨零碳排的目標。關心淨零能源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則透露,剛離任的澳洲駐台代表露珍怡告訴他,說其來台最重要任務,就是促成台灣、日本、澳洲在氫能上的戰略合作。他建議政府可採「右手是錢,左手法律」出兩重拳,只要拿出推動風、光發電一半的力氣,投入氫能發展即可。

日期:2023-08-07

產業時事

展望海外〉複製台灣經驗放眼20億人口市場!菲國超愛小七,成統一營運跳級關鍵

(今周刊1389)統一併購家樂福後,穩居國內實體零售龍頭,「陸戰」部署已趨完整;下一步除了打「空戰」,布局線上電商,「海戰」也免不了,海外布局成統一營運向上跳級的關鍵。

日期:2023-08-02

投資理財

「政治是唯一因素!」台PCB產業前進泰國為分散地緣風險…他坦言還有這些挑戰

面對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以及兩岸關係等地緣政治風險,加上中國產業環境改變,使台灣企業近年加強「新南向」布局。其中,年產值逾兆元的台灣印刷電路板(PCB )產業,近年陸續宣布在泰國新投資案達數十億美元,讓泰國有望成為繼台灣、中國後,台資PCB廠在全球第3個主力生產基地。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理事長李長明坦言,這一波PCB台廠會到泰國投資,「政治」可以說是唯一的因素。他強調近年這一波投資主要是來自客戶擔心兩岸關係,而要求生產地「中國+1」、分散風險的壓力,而非產能或市場需求等。不過李長明表示,雖然泰國因民情友善、經貿環境開放、國際化程度高等優勢,成為這波PCB產業海外布局首選,加上泰國製造有人力成本較中國低的優勢,但在語言、生產效率,基礎建設、供應鏈完整度仍無法與中國比擬,因此若局勢有機會能恢復以往,「不是很好嗎?」

日期:2023-07-31

產業時事

內外資買盤回籠 匯率成關鍵風險指標 房地產走出陰霾 越南基金好戲剛開始

越股擺脫去年跌幅全球最慘的窘境,近期表現居東協之冠,走出房地產業最壞時刻,強勁的外資直接投資,將為越股下半年帶來哪些契機?

日期:2023-07-26

產業時事

台塑、中油、和泰都參戰,護國神山把它當救星 30兆氫商機卡位戰

(今周刊1388)高盛報告指出,2050年氫能潛在產值高達30兆新台幣。衝著這個龐大的利益,以及國際話語權,各國卯足全力砸錢發展氫能,國內產業也虎視眈眈,開始埋頭尋找商機⋯⋯。但在這場國際卡位戰中,腳步落後的台灣,究竟要從何開始急起直追,政府又能否帶著企業,搭上最後一班氫能列車?

日期: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