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46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8
職場生活

金曲34》吳青峰《馬拉美的星期二》奪年度專輯獎:談的是創作,也就是我們的生活

今周刊編按:第34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將在7月1日於台北小巨蛋盛大登場,其中,吳青峰以專輯《馬拉美的星期二》拿下年度專輯獎!吳青峰《馬拉美的星期二》入圍7個獎項,不僅和MC HotDog、熊仔、HUSH等人,角逐歌王寶座外;也同時入圍最佳編曲人、最佳作曲人、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MV、最佳華語專輯、年度專輯獎項。評審團主席陳建騏讚美吳青峰成功在音樂風格多變,指出《馬拉美的星期二》呈現出他在這些年,完全用自己想要表達的事,充滿藝術品的高度,在流行音樂中既獨特又有觀眾共鳴,「有這樣的能力與魅力做這樣的事,才會入圍7項。」早前公布入圍名單的時間點恰好是星期二,吳青峰笑稱,「託《星期二》的福,看到君豪跟柳沢導演的名字很開心。」談及這張專輯,吳青峰在臉書上感性地說,《馬拉美的星期二》概念為創作者聚會的文藝沙龍,裡頭談論的不只是音樂,文學、詩詞、舞蹈……他常幻想自己有個沙龍,有一些人物來到身旁,有些定期拜訪有些偶然闖入,他們分別或交集,丟下各自的故事,像阿拉伯花紋般交織在身上。或許「創作者」這3個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遙遠,但吳青峰卻認為每個人都是創作者,「生活點滴都是創作,我們每個人都是創作者。而這張作品談的是創作,也不脫就是我們的生活而已。」(原文刊載於2019-10-18,更新時間2023-06-27)

日期:2023-07-01

職場生活

95歲博士生日後悔流淚:65歲退休以為自己很老了,每天都在等死,白白浪費30年

寫這本書是我步入60歲之前,回顧前半生時出現的一個構想。我想知道接下來的餘生,我計畫要做什麼。在我年輕時,認為活到60歲就已足夠了,因為當時的平均壽命不是很長,能活到60歲已經算很不錯了。但時至今日,情況早就不同了,比起60歲,多活20~40年已經很常見。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化仍然被過去這種活到60~65歲就夠了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導致超過這個年齡層的許多人都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活著,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與熱情。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維持健康和活力,從而剝奪了他們積極生活的能力。現在我們的壽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在晚年活得更好。所過得有意義。這種心靈目標可以讓我們在每個當下都活得鮮活有意思。缺乏靈性的生活,即使活到80歲也會感到無聊和毫無意義。寫這本書時,我主要想的是那些超過40歲的讀者,他們正開始思考如何規畫後半生的生活。但是,這本書也可以幫助到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想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充實生活,都可以從這本書獲益。畢竟有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們不幸早逝,否則總有一天會步入老年期。規畫美好的老年生活,應該像規畫職涯或繳納退休金一樣正常。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老之將至」這個事實,而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將對你今後的幾十年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日期:2023-06-27

產業時事

輝達市值1兆美元,黃仁勳心念逛夜市!親民又霸氣、喊水結凍24年前展露:我擅長戰鬥,不獨特毋寧死

AI(人工智慧)全球討論度爆表,帶動晶片大廠輝達( NVIDIA) 5月30日市值一度衝破1兆美元(約新台幣30.54兆),為首家市值破1兆美元的晶片大廠。而台積電(2330)市值為5350億美元,在全球晶片廠中排名第2,僅次輝達。自從輝達公布的財報超出分析師預期後,瞬間在AI界成為焦點,輝達股價開盤就漲4%,持續走強,每股報413.92美元,漲幅達6.2%,市值也突破1.03兆美元。不過,由於美股紀錄多以收盤為準,輝達想成為「兆元俱樂部」成員,股價須收在404.86美元以上,隨後漲幅收斂,終場收在歷史新高401.11美元。至於其他「兆元俱樂部」成員包括蘋果、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軟和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曾達到市值1兆美元里程碑,隨著股價回檔已「退出」。而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身家也跟著水漲船高,持有輝達3.5%股權的他,身家再增676億台幣,持股總值來到超過1.1兆台幣。在5月27日台灣大學畢業典禮,黃仁勳的致詞也引發轟動。日前來台第1站,竟是到饒河夜市,手裡還拿著一袋麻花捲,「野生老黃」被路人捕捉到、在網路上引發話題。(原文刊載於2023/5/26,更新時間為2023/5/31)

日期:2023-05-31

職場生活

一首詩歌啟發議員走上廢奴44年路

一七八九年五月十二日,英國議員威伯福斯在議會為黑奴發聲。歷經相關提案屢遭否決,被輿論攻擊、毆打恐嚇,他不改其志,因為他決心實踐上帝賦予的使命。

日期:2023-05-24

職場生活

孩子都死了你怎麼還可以若無其事?心理學專家給「被留下來的人」:請了解,每個人的哀悼都不一樣

親友的死亡都會對留下來的人造成一定衝擊。第一次面對死亡,不知如何面對悲痛、逃避與罪惡感,導致無法從哀傷中脫離,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但一段好好送你離開的哀悼練習才能讓一直逃避的哀悼開始,重新找回邁出步伐的勇氣。以下獻給「被留下來的人」──第1次聚會──別急著找原因,先從「說出口」開始當親愛的人離開,我們被悲痛與罪惡感籠罩,只想躲進情緒的黑洞。這時,請試著開口訴說自己的故事,重新看見離去的他,踏出哀悼的第一步。第2次聚會──「我的哀悼」和「你的哀悼」不同每個人哀悼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人號啕大哭,有人默默吞忍,並非和自己的方式不同就是不傷心、不痛苦。給予彼此空間,才能找到自己的哀悼方式。第3次聚會──試著輕鬆地說出那個人的名字「要是整理遺物,就好像承認他真的走了。」整理遺物不是將他抹去,而是整頓自己,並且從中喚醒美好的回憶,不再害怕觸碰過去第4次聚會──擺脫「一定要為他做些什麼」的罪惡感無需背負「一定要做些什麼」的罪惡感,反而該找回「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的餘裕,才有機會讓脆弱受傷的心獲得釋放。第5次聚會──無論好壞,完整的記憶才有完整的懷念哀悼是為了「好好記住逝者」,但若一味把他記憶成毫無缺點的好人,哀悼就很難有進展。不用將逝者「神聖化」,誠實面對一切回憶,更能完整的懷念他。第6次聚會──將自己的未來與逝者連結,找回人生動力寫信給他,並回一封想像對方寫給你的信,與他進行想像對話時,也能看見自己是如何從無處宣洩的情感中掙扎前行,進而將悲傷昇華。

日期:2023-05-24

投資理財

《富比士》億萬富翁肯恩.費雪:大部分人都能變有錢,只是不知道方法

現在,比過去更需要變有錢

日期:2023-05-23

職場生活

讓經濟學更廣闊,更接近你我的生活

原著者史蒂芬.羅德斯給本書的定位很清楚,就是為他的學生(社會科學院學生和公共政策從事者)寫的經濟學教材。他的初心很簡單:經濟學原理對他們很重要,但他們讀不下枯燥無趣的教科書。那些教科書都是知名經濟學家所寫,但他在教學中發現:過多的數學和圖表並不是他的學生需要的。他們需要能用經濟概念清楚又可以徹底解釋個案的範例,但教科書只提供簡略的解說。於是,他自告奮勇(卻也自信滿滿地)著手書寫。

日期:2023-05-22

產業時事

坦承演講稿苦無靈感求助ChatGPT,連諾貝爾獎得主莫言都在用AI!但可能面臨這後果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近日在一場頒獎典禮公開坦承他稱讚文壇好友余華的致詞,是透過聊天機器人協助完稿,事後在社群引發熱議,莫言此舉被質疑有違法違規之嫌。

日期:2023-05-19

產業時事

歷經企業轉型失敗、官司纏身…全台最大省電燈泡廠退休董座意外打造網美景點!背後原因藏洋蔥

根據《財訊》報導,葉昭欽曾是家財萬貫的企業主,但歷經企業轉型失敗還背負官司;清償所有債務後,他尋得餘生的安心,也為安居的故鄉,打造出最美的風景。

日期:2023-05-04

今選頻道

誰說台灣進不了聯合國? 這位傻醫生用義診讓世界認同我們

一位醫生,用堅持感動了一群醫師,27年來他們走遍了50個國家,累計1900多天義診,免費醫治超過30萬人。雖然在台灣很少人認識他們,但在國際提到他們卻響叮噹,而他們也是第一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附屬組織的團體,他們就是「路竹會」。

日期: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