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63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164期︱下修群益證今年獲利,兼論今年存股3匹黑馬

我們下修對群益證2022年的獲利預估,但切莫驚慌,這完全無損我們對該公司長期發展潛力的看好立場。2022年內外環境挑戰真的很巨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存股池中的櫻花(9911)、巨路(6192)與福興(9924)具有黑馬之姿。

日期:2022-05-02

產業時事

指數型爆發還沒到!單日確診5萬持續100天?兒童恐60位離世?做3件事打破萬分之一死亡率魔咒

本土確診數在週日(4/24)正式突破5000例大關,雖然民眾已經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但攀升速度之快還是會憂心,尤其高峰期遲遲未見,兒童疫苗都還沒來得及打、但校園疫情卻持續蔓延擴大,要如何打破「兒童萬分之一死亡率」的魔咒?

日期:2022-04-25

產業時事

本土確診將會日增5萬例? 柯文哲:會持續至少100天

本土疫情新增個案不斷突破新高,外界好奇疫情高峰期什麼時候結束,台北市長柯文哲24日表示,現在連高峰都還沒到,估計每天新增最多是在5萬例上下維持100天,降到1000例要2個月以上。

日期:2022-04-24

全台防疫報導

疫情匯報/123.5萬劑快篩週日鋪貨、實名制規劃1健保卡每月限購5劑!口服藥18萬份抵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3,8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766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8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由於疫情快速蔓延,指揮中心表示目前逾18萬人份的治療用口服藥物Paxlovid已經抵達台灣,至於輝瑞BNT疫苗合約若簽訂後,5月會進貨約150萬包含幼兒、成人劑型;快篩試劑部分,月底會先進口780萬劑,之後5月也陸續會有幾千萬劑進來,民眾無須恐慌。不過對於居隔者無法外出取餐,外送員也不願冒風險上樓送餐,加上老舊公寓未必有對講機、電子開門系統,導致雙方在送藥取餐上都會有困難,陳時中則回應「那把鑰匙消毒後,用繩索垂吊到樓下讓別人好開門」。

日期:2022-04-22

【黃豐凱】籌碼精選雙週報

【黃豐凱】20220416籌碼精選雙週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17

產業時事

大師專訪 「日圓先生」解剖接班人黑田東彥的政策方向 貶值救出口是過時思惟 榊原英資:須力守135防線

日圓一路貶值,一度跌破一二五日圓大關。所有人都想知道,日圓還會跌多久?《今周刊》專訪「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拆解日本貨幣政策背後的邏輯。

日期:2022-04-13

財經時事

台灣染疫人數是總人口千分之一…該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台灣民眾因做了「這件事」,防疫成功大半

台灣本土疫情再度延燒,春假期間連續出現破百案例,昨甚至達到2百多例,但指揮中心說高峰期還沒有到。不同於去年5月中旬的全台三級大警戒,這一次防疫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明確表達,不會升高防疫等級。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指出,社區不明感染源增加,而且感染案例還會再持續攀高,因此他認為,此刻要思考國家整體防疫戰略,究竟要清零?還是要與病毒共存?

日期:2022-04-06

財經時事

本土確診216例創今年新高!新北91例最多、再增一名60多歲中症患者 陳時中「高峰期還沒到」

疫情延燒,今(5)日新增216例本土確診案例,創下今年新高、首度突破200例,其中,新北市91例為最多。單日確診突破200例,是否定義為疫情大爆發?對此,中央疫情流行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每個人對大爆發定義不太一樣,高峰期「看起來還沒到」。

日期:2022-04-05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20329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3-29

投資理財

329房市檔期燒滾滾》北台灣推案估3400億 創史上最旺! 為何將是「消費者追著價格跑」?

房地產市場即將迎來的329檔期,目前看來熱鬧滾滾,光北台灣推案量將比去年成長近千億元,年增超過4成,創下歷史新高,可望成為史上最旺的329檔期。不過,外界好奇的是,在政府打房、升息及通膨等背景因素下,為何案量還能創下新高?業者表示,延推案量挹注、百億級建案眾多,以及房價漲速加快導致案量膨脹都是原因之一,且通膨壓力愈發沉重,原物料價格持續飆高,大多數建案因成本墊高而漲價,因此329檔期恐怕是個「消費者追著價格跑」的購屋季。

日期: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