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1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產業時事

歐盟喊出「新歐洲包浩斯」運動 把戰區當綠色新政實驗場 戰爭還沒打完 12.5兆烏克蘭重建大計將啟動

戰爭尚未結束,烏克蘭重建計畫已經如火如荼展開,歐盟與英美日等國將在單一平台並遵循共同的價值,以透明法治的架構打造嶄新的烏克蘭。

日期:2023-05-24

產業時事

日本製造不再稀少?廉價日圓掀爆買潮,大金、本田...製造業產能回流,日本能擺脫失落30年?

過去30年,資本市場談到日本,想到的,是停滯的經濟成長,是流失的產業活力,但過去一年,在疫情解封與日圓貶值的助力下,它似乎正逐步擺脫這個「失落國」的標籤。一場經濟與產業的「質變」,正在這個國家的各地展開。走出陰霾,在不遠的將來,一個嶄新的日本,或將出現在你我眼前。

日期:2023-05-24

產業時事

中日英舌戰!G7聲明關切台海,中國不滿召見日本大使:停止搞封閉「小圈子」,他3點強硬反擊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廣島峰會已結束,但峰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關切台海、東海與南海等議題,引發中國與日、英等國新一波的唇槍舌戰。中國副外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要求日方端正對華認知,把握戰略自主。垂秀夫則反駁說,如果中國不改變做法,G7提及共同關切是理所當然,將來也不會變。

日期:2023-05-23

產業時事

G7對中從「脫鉤」轉向「去風險」?學者直言美中博弈美國雖占上風,但台灣應注意「溫水煮青蛙」效應

俄烏戰爭及中國對台軍事威脅成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關注焦點,不過學者王宏仁觀察到這次G7峰會也有為了繼續與中國交往而有一定程度的妥協作法,包括將原本與中國「硬脫鉤」改以新詞彙「去風險」化取代,但仍堅定不希望中國有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的舉動。學者尹麗喬則認為,儘管G7峰會許多文件都提到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的穩定關係,並非追求脫鉤而是去風險化,但美中外交博弈仍是美國占上風,這包括美國操作的「討厭中國」輿論仍非常強,以及在中國在挖美國牆角之餘,美國其實仍持續在運作菲、韓深化對美關係,以及鼓勵韓日外交破冰。學者馬振坤則示警,儘管中共不斷加速建設以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所需的能力,但因共軍機艦擾台太頻繁,讓台灣民眾逐漸失去警覺性,如此「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已現,這是當前對台灣最危險的事。

日期:2023-05-22

產業時事

網安審查未過!中國封殺美光產品,要求企業停止採購…市場曝走向:最嚴重恐丟市場,這5檔影響大

七大工業國(G7)廣島峰會21日中午閉幕,期間除了對中國在南海「軍事化活動」提出警告,並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未料晚間中國政府宣布,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產品存在較嚴重網安問題,因此不予通過網路安全審查,中國境內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業者應停止採購美光產品。

日期:2023-05-22

產業時事

「愚蠢」氣球搞砸美中關係!拜登:很快就會解凍…若中國片面對台採取行動,G7盟國將有回應

美國總統拜登廿一日在日本廣島市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後的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可望「很快就會解凍」。拜登提到,今年二月疑似大陸間諜氣球飛越美國上空,使兩國關係趨於惡化,但他重申,G7國家並不尋求與北京脫鉤,而是在與大陸的關係上去風險化和多元化。他並暗示,可能很快將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談。

日期:2023-05-22

產業時事

齊聲挺烏克蘭、重申台海穩定重要性,G7峰會還談了些什麼?8大重點一次看

G7 峰會最後一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日出席了圍繞烏克蘭問題舉行的會議。 G7 元首同意穩步履行其「堅定承諾」,在必要的範圍內提供外交、財政、人道主義和軍事援助。此前,G7 國家也發布了匯總討論成果的元首宣言。表明為維護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而加強團結。

日期:2023-05-21

投資理財

日股創新高,日本步出經濟衰退,能重回昔日榮光?陶冬解析復甦關鍵

白宮和國會共和黨領袖,在進行一場「誰先眨眼」的比賽,屏息旁觀的金融市場快要缺氧而亡了。

日期:2023-05-21

產業時事

G7峰會/日媒披露「宣言草案」內容,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美對中採「直接」、不帶敵意言論

今周刊編按: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5/19至5/21在日本廣島舉行,峰會上大多數對話聚焦於未出席的俄羅斯與中國。而本屆峰會地點選在二戰時期原子彈投擲地點之一的廣島,也是刻意凸顯目前俄國、北韓帶給世界的核威脅。

日期:2023-05-20

全台防疫報導

「門診爆炸、住院增1倍」第一線醫曝災情…重複感染率12.5%創新高!羅一鈞:進入第四波疫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才解散沒多久,如今疫情似乎有捲土重來的跡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自解封口罩後疫情明顯升溫,他證實「正式進入第四波疫情」;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也示警,「門診COVID又爆炸增加,住院也增加一倍!」

日期: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