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編按:凱渥名模張誌軒今(16)日驚傳猝逝,得年僅23歲。張誌軒妹妹透露,張誌軒15日深夜運動時突感心臟不適而暈倒,送醫途中已無生命跡象,經醫生判定死因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 主動脈剝離是急症,患者可能在幾秒內,從「原來好好的」變「強烈撕裂性胸痛」。更重要的是,主動脈剝離經常很要命。一起來看懶人包!
日期:2021-03-16
「我逢人就會鼓勵他們一定要去拍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曾任聯發科、小米科技財務長,現為指紋辨識IC大廠神盾副董事長的喻銘鐸神情一派輕鬆,笑著談起去年九月開刀切除肺腺癌腫瘤的過程。 「其實那時我對LDCT還不是這麼了解,更不知道有肺結節就需每年追蹤檢查。」喻銘鐸是在開完刀後,重新找回過去健檢拍過的片子、報告,才知道自己是LDCT下的幸運兒。 手術一個多月後,他又重新回到健身房做運動,生活一如往常。「現在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喻銘鐸臉上笑容更多了。雖說,從病理上他真是罹癌者,不過心情上完全不受罹癌影響,「這應該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的證明吧!」 喻銘鐸提及:「我也是看了你們報導(編按:2017年今周刊「新國病肺癌」封面故事)後,開始對肺癌篩檢有更深認識。」為了讓大家認知早期篩檢肺腺癌的重要,他自願分享親身經驗,希望更多國人可以像他一樣幸運,讓癌症不再是無法治癒的絕症。 以下就是他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日期:2021-03-03
編按:衛福部自2005年起推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強化四癌篩檢(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成效顯著。如子宮頸癌因1995年起健保補助抹片檢查,從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退居至第八位,並降低七成死亡率。 然而,隨著老年人口日增,癌症人口有增無減。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就醫癌患達75萬人,醫療支出總計約1108億點,其中第一名的肺癌,高達164億點。 在四癌篩檢之後,針對國人癌症之首的肺癌,衛福部是否有新的預防計畫、未來國家癌症防治計畫重點有哪些方向?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接受《今周刊》專訪,詳談在高罹癌時代,政府迎戰國人健康頭號殺手的部署工作重點,以下為其第一人稱的訪談內容整理:
日期:2021-02-25
蛋白質減重法的重點之一就是先決定期限再開始。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會在開始減重之後,體重在3至4天之內掉下來,然後就進入停滯期。之所以會進入停滯期,是身體啟動了防禦機制。此時身體認為體重再繼續降低可能會有危險,所以拒絕讓體重繼續下降。若想關閉這項防禦機制,請試著持續減重14天。
日期:2021-02-18
「這年頭,招牌掉下來都會砸到一個股神!」投資界的朋友這麼打趣的說。超低利率加上景氣復甦,全球股市爆量上漲,買賣股票成為全民運動,即使二次疫情、寒流來襲也擋不住期望發財的熱情。
日期:2021-01-18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大家都知道,但若身體、四肢有急性外傷、扭傷或挫傷等,此時拉筋、做運動,恐造成身體二度傷害,建議搭配中西醫治療,待痊癒再進行運動。
日期:2020-12-09
滴答滴答,這是勞保年金破產的倒數計時。根據最新的精算報告,勞保年金的破產時程可能再度提前,二○二六年就可能面臨破產。退休理財原本就是一場馬拉松競賽,但隨著勞保破產提前, 馬拉松可能變成「超級馬拉松」。根據政治大學與台灣人壽於今年七月共同發布的「二○二○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顯示,退休準備年齡從過去的四十三.二九歲,大幅提前到三十七.八七歲。年輕世代面對未來的危機意識增加, 投資商品首選不再是定期存款,而是股票及債券。
日期:2020-11-25
美國官方在2018年針對3萬多名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美國15歲以上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每天至少都可以有4.5小時以上的閒暇時間,平均起來超過5個小時。在這些時間裡,男性花了211分鐘在滑手機,女性則是175分鐘,等於是占據了55%到59%的閒暇時間。相對的,用來運動的時間則只占5.5至6%,相當的低。
日期:2020-11-06
王小姐不到50歲,從經前症候群、生理痛、子宮肌瘤到卵巢囊腫,這些婦科問題她都有,生理週期還縮短成22天,痛苦的次數變多了。直到學了氣功,才練功3個月,疼痛就有改善,她更有信心每天認真練功,2年後的超音波檢查,卵巢囊腫和子宮肌瘤都消失,讓她驚呼實在太神奇!
日期: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