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搜尋條件:X光片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54項結果
搜尋日期:
職場生活

在家磨時光孩子的玩物

孩子在家關不住、靜不下心,閒得發慌鬧哄哄、找麻煩,變不出把戲的爸媽,需要育兒神器來相助,從書籍、學習教具到玩具,可以長知識、鍛鍊心志、消耗體力,不僅能消磨時間,重複玩樂也百玩不膩。

日期:2021-06-30

職場生活

瘦小身軀征極地肋骨斷了仍咬牙撐 林映岑-40℃下探密太空 54周南極奇幻之旅

「我很瘦小,但從來不覺得自己瘦弱。」南極來的一陣暴風,就把不到160公分的林映岑吹得撞裂了肋骨,但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瘦弱,一個人爬卡車、攀屋頂,架起儀器來熟練得很。

日期:2021-06-09

產業時事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職場生活

明明只是骨折,死亡率竟比癌症高!台大醫師教你:每天1動作,預防「老人殺手」髖關節骨折

家人疑惑的是,老先生只是在浴室滑了一下,輕輕坐倒而已,而且第一天尚且能站,怎麼就斷了呢?

日期:2021-03-26

產業時事

憶黃芳彥18年前抗SARS 醫界人士慟:他讓新光免於爆發院內感染!陳水扁悲悼「抗煞無名英雄」

前總統陳水扁親信、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驚傳在美國加州自宅車庫身亡。南加州橙縣法醫所驗屍官辦公室昨(28)日證實,死因是持槍自盡,頭部中彈身亡。黃芳彥過世的消息震驚各界,有醫界人士回憶起當年SARS疫情時,當時是黃芳彥擔任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是他帶領全院走過艱難的險境,才讓新光醫院沒有爆發院內感染。

日期:2021-01-29

財經時事

拔牙風波》1次拔完與分20次的差別?前成大口腔外科醫揭「關鍵因素」

11月4日,嘉義一名34歲女子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處理蛀牙問題,由於牙根爛掉的關係,醫師遂一次拔除20顆牙齒,返家隔日昏迷,並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消息曝光後,引起全民熱議,新聞底下不乏網友將矛頭指向當時處理的醫師,紛紛罵道,「沒資格當醫生!」「醫生根本亂搞,哪有一次拔這麼多牙的?」更有人稱醫師沒有醫學知識等論調,難道真如眾網友所言,這件事是不對的嗎?

日期:2020-11-19

職場生活

骨質疏鬆症無症狀 跌倒骨折難補救 擺脫長者隱形殺手 先讀懂骨密度報告

據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五十歲以上成人髖骨骨折,居亞洲第一;骨折後長期臥床,產生肺炎、尿道感染等併發症,第一年死亡率可達兩成,有疑慮應盡早檢查。

日期:2020-09-29

財經時事

後疫情時代活出新樣貌 資策會展出6項資訊科技解法 展現智慧城市新藍圖

疫情改變全球行銷模式,全通路(Omni-channel)時代正式來臨,各行各業躍躍欲試,以虛實整合帶動新商機,而改變背後多伴隨著5G、物聯網運用,而台灣具創意與高度的研發能量,在關鍵時刻像一匹黑馬,為產業界帶來新興的數位科技應用。

日期:2020-09-23

保險稅制

急診待滿6小時「賺」1天住院理賠?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申請保險理賠,診斷書該注意哪些事

急診醫師跟保險的關係,可說是很密切的,畢竟大部份人發生意外或急重症,第一個就是往急診跑。我是急診醫師,也有涉足一點保險領域。整理了一些大家熟悉的情境跟保險的相關性,僅供參考。

日期:2020-09-21

職場生活

有紅字是異常、沒紅字就算健康?三個觀念幫你判讀健檢報告、掌握身體狀況

若你重視保健,定期做過不同醫院的健檢,認真看過健檢報告,可能會產生疑問:同一個項目,為什麼各家參考值不一樣,有無統一標準?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健康?

日期: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