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82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7
職場生活

最傷腎飲食曝光,「吃太鹹」才第二名...台灣奇蹟竟成健康殺手?男大生4年1習慣差點終身洗腎

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之冠,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推估洗腎人口數超過9萬大關。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一般民眾常認為,會造成洗腎的原因,不外乎是吃太鹹或太重口味,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造成洗腎的原因,「吃太鹹」已經退居第二名,以台灣目前第一傷腎的飲食是「吃太甜」。

日期:2023-04-06

產業時事

藥廠喊話》比較便宜的學名藥一樣有效 制度與迷思夾殺 台灣藥業大老吐心聲

缺藥問題當前,本可用來補上原廠藥缺口的台灣學名藥,卻難以發揮替代作用。為何學名藥不受民眾青睞?台灣製藥廠又面臨哪些不為人知的發展困境與挑戰?

日期:2023-04-06

職場生活

每天早餐2顆蛋+1杯豆漿!糖尿病名醫甩肉24公斤、體脂率30→18%:親身實驗逆轉「糖尿病前期」

編按:為什麼三餐吃得那麼少,那圈肚子還是消不掉?多吃蔬菜、水果,平常還會多走路,腰圍怎麼反而愈來愈寬?明明不愛甜食、不吃消夜、BMI也正常,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醫學證實,腹部脂肪除了讓身材變形,更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更有600萬人糖尿病前期而不自知,關鍵就在肚子上的那圈「脂肪」。所謂醣胖,就是攝取過多的醣類,加上長期久坐活動少,導致體內囤積肝糖、體脂肪,致使我們陷入「胰島素阻抗」危機,這可說是慢性病的關鍵密碼。而且,更容易令我們陷入「醣胖」危機的,是潛藏在一日三餐中看似無害的「醣類」食物,包括飯、麵、麵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調味醬料與加工食品,比起可見的糖,例如蛋糕甜食、珍珠奶茶等,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警覺。如何改善?別急著戒醣!從一份醣開始,建立活力慢老新日常游能俊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無數糖尿病患者,自己也曾陷入糖尿病前期的危機,讓他決定「以身試醣」,各種食物下肚後親身扎針實測血糖,證明醣類份量是關鍵,並建立運動習慣,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還瘦下24公斤,體脂率從30%降到18%,6年來體脂率都維持在20%以下!他是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4-06

職場生活

台灣列全球第2晚睡國家,「長期熬夜超傷腎」!醫曝6大重傷害:做到這些事擁健康睡眠

連假到來,許多人趁機熬夜追劇、打電動,但長期熬夜不只「爆肝」,還超級「傷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引述調查指出,台灣是全球第二晚睡國家,僅次於葡萄牙,熬夜對腎臟造成「6大重傷害」,不僅破壞腎功能,甚至可能導致洗腎。

日期:2023-04-02

品味人生

清明節吃潤餅當心熱量 專家建議這樣吃不發胖

清明節即將到來,許多民眾會享用傳統美食「潤餅」。不過,一般潤餅含有肥肉、紅燒肉等高油脂肉類,再加上屬於油脂類的花生粉,一次兩個潤餅下肚,熱量恐怕直逼一個便當。

日期:2023-04-01

職場生活

咖啡喝多不只興奮睡少!研究「心臟衰竭」風險變高、1種人喝心臟更脆弱 看「這反應」就知代謝快慢

咖啡現今已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也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最近新刊出的一則小型研究指出,每天一杯以上的咖啡雖然可能讓人活動力更強,卻睡得更少,而且可能患上一種風險更高的心悸,導致心臟衰竭風險更高。

日期:2023-03-28

職場生活

只花一年消除中度脂肪肝!不是運動,60歲阿姨「改變一個習慣」狂瘦10公斤,醫師驚「肝臟顏色變深了」

脂肪肝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錢政弘日前於臉書上分享,一個他親眼所見「消除脂肪肝」的驚人案例。一位一年前還患有中度脂肪肝的60多歲婦人,一年後再回來做超音波,肝臟竟完全正常,脂肪肝消失了,不但如此,體重這一年也減下快10公斤,她是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3-03-26

職場生活

吃完飯血糖飆到180,她1動作立刻降…營養師揭關鍵:「肌肉會吃它」!吃對4種食物穩定控糖

血糖可以從飲食控制,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關鍵。營養師李婉萍指出,一位病患自從身上帶了偵測血糖的機器後,只要飯後看到血糖飆到180mg/dL(正常空腹血糖為70~99mg/dl、飯後血糖80~140mg/dl),就會去運動、走路,1小時後血糖立刻掉到110mg/dL。李婉萍表示「肌肉可以吃血糖」,不管哪種運動型態對血糖都有幫助。

日期:2023-03-24

職場生活

再次感受撕心裂肺…艾成弟40歲驟逝,4兄弟3個離世…心肌梗塞「天氣熱這原因」更要命

馬來西亞藝人艾成2022年8月離世,遺孀王瞳與艾成家人尚未走出傷痛,未料今(3/22)日傳出大弟艾翔驟逝噩耗。據了解,艾翔日前才從台灣回到馬來西亞,卻在20日凌晨4點40分因心肌梗塞猝死,跟艾成一樣享年40歲。

日期:2023-03-22

投資理財

高齡化帶動剛性需求 AI推進產業效益 全球景氣不明 醫療題材較耐震

即使升息循環可望告終,但通膨迷霧未散、景氣動能疲弱成了相對隱憂;在市場不確定性猶存下,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醫療題材,表現優於科技股。

日期: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