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越南躍升亞洲崛起新星,而早在三十多年前,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協楊木業創辦人李天柒就慧眼獨具前往越南開疆闢土,如今不但建立自己的事業王國,更是在地台商中的領袖人物。在接任世總第三十屆總會長後,李天柒凝聚全球台商力量,對內關懷弱勢,對外透過經貿關係積極拓展國民外交。今年四月花蓮震災引發全球關注,李天柒立刻發動會員募款賑災,並將募得新台幣一千萬款項,全數捐給東華大學進行校舍重建。今年七月,李天柒率領世總第三十屆回國訪問暨投資考察團晉見總統,總統賴清德也對世總及台商長期扮演台灣與各國之間的橋樑給予高度肯定
日期:2024-10-04
這兩週的股市大跌讓你膽顫心驚了嗎?很多人在最近三個禮拜已經把過去半年的獲利都吐回去了,怎麼會這樣?雖然台股從2024年初的1萬7,400多點漲到7月的2萬4416點,有將近40%的漲幅,目前回檔到2萬1,638其實也才跌了11.4%,若計算到年初的1萬7,400多點,大盤至少還有25%左右的漲幅。
日期:2024-08-05
有關輝達執行長黃仁勲的管理哲學,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最近我訪問前輝達副總裁郭聰鈴,他因公司被輝達收購,在輝達工作三年多,與黃仁勲及高階主管有很多接觸,也有最直接的第一手觀察。此外,他任職過國內外多家IC設計公司,對跨國併購與管理有很多的經驗與深入觀察,值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日期:2024-08-01
台積電昨(12)日股價收盤達909元,美股ADR也飆到172.98美元,雙雙創下新高。台積電股價一路過關斬將,突破900元後,又有朋友來問我,接下來股價會不會突破一千元?
日期:2024-06-13
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宣誓就職之際,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中國解放軍攻打台灣,ASML 和台積電 (2330-TW) 有辦法讓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生產機器癱瘓。
日期:2024-05-21
今周刊編按:中東地緣局勢緊張,美股連兩天重挫,台股周二(4/16)跳空開低走低,急殺超過500點,最低來到19844.54點,終場收在19901.96點,下跌547.81點或2.68%,除失守短期各天期均線外,亦是3/21以來首度跌破2萬點關卡。包括權值股、AI族群全面走弱,台積電(2330)跌破800元,最低來到788元,聯發科(2454)跌4.95%,最低來到1055元,鴻海(2317)跌3.42%,最低來到137.5元,前一日較強的軍工及重電股也走跌。
日期:2024-04-16
時序推到2024年3月初,標誌著烏克蘭俄羅斯戰爭進入第三週年,另外2023年10月開始的以色列哈馬斯的武力衝突似有向其周邊國家以及海域擴張傾向, 加上世界其他區域大大小小、但沒有進入主流媒體報導、 因此未入社會大眾收訊雷達的武裝衝突 (如阿富汗 、敘利亞、 伊拉克、 襲擾西非各國伊斯蘭極端武裝勢力、 葉門、 緬甸、剛果等) , 2024年很難避免又是戰禍延綿的一年。
日期:2024-03-07
今周刊編按:俄烏戰爭已邁入第3年,根據英國與烏克蘭進聯合調查指出,俄羅斯進口的「硝化纖維素」,有20%來自台灣,俄國前3大進口來源依序是中國、台灣、德國,而硝化纖維素是製造無煙火藥的關鍵成分。《今周刊》第1414期也曾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進一步提升對俄羅斯的制裁,包括德、日在內的高階工具機生產國紛紛停止對俄羅斯出口;同屬工具機大國的台灣,雖在去年1月補上漏洞,但仍無法完全阻止敏感產品透過其他管道流入俄羅斯。
日期:2024-02-26
線索,是從某位俄羅斯獨立記者而來,「聽說,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仍能買到台灣生產的中高階工具機。」本期封面故事,我們與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合作,一句描繪台灣業者跨越輸俄禁令紅線的「聽說」,通熟俄語的《報導者》夥伴即刻與俄籍記者聯手,展開追查。
日期:2024-01-24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