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南山人壽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南山人壽共有417項結果
保險

富邦人壽開第一槍!7月下架12張保單,醫療險、傷害險…停售清單一表看,「實支實付平準費率」將絕跡

新版實支實付醫療險制度原先計畫在 7 月上路,但詳細內容及相關配套尚未出爐,傳出將延後上路,不過,富邦人壽已經開出第一槍,提前審視自家商品內容,最終決定將在 7 月停售 12 張保單,當中包含 9 張住院醫療險、2 張意外傷害險,而富壽獨有的實支實付平準費率也將走入歷史,公司表示,此次下架眾多保單,主要有二大考量。

日期:2024-06-09

債券基金

降不降息都會漲!國泰金(2882)、京城銀(2809)...達人點5檔「債券反彈概念股」,最便宜才3字頭

從債券及總經角度來看,有沒有升息就現階段而言,也不是重點,只要股市持續上漲,那麼獲利出場的資金還是有機會持續湧入...

日期:2024-06-07

房地產

鑽石水湳生活條件超越7期 「當代首馥」磁吸換屋族

智慧城市已是全球先進城市的重要指標,每位縣市首長都正為建構低碳與創新智慧城市生態體系下足功夫。臺中市長盧秀燕曾說過:「每個偉大的城市,都有一座世界級的公園。」台中為持續打造低碳環保先進的永續城市,公園綠地不可或缺,而台中的這座世界級公園就是67公頃(約2.58倍大安森林公園)的中央生態公園。

日期:2024-06-06

金融

王銘陽傳突請辭富邦金、富邦人壽獨董!逾40年保險經驗受敬重,下一站去哪裡?

有媒體報導,根據金融圈最新消息,曾任中國人壽董事長、中華開發金控總經理等職的王銘陽,於今(4/11)日請辭富邦金控與富邦人壽獨立董事一職。近日部分金控高層異動,王銘陽的新動向備受關注。

日期:2024-04-11

生活消費

花蓮7.2強震9死821傷…鴻海豪捐8千萬!還有哪些企業樂捐?壽險受災戶怎麼理賠?

7:58左右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處,地震深度15.5公里、規模7.2,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6強,隨後8:11再次發生餘震,地震深度5.5公里,規模6.5。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下午4時30分為止,強震造成9人死亡、821人傷及127人受困,全國建物傾倒部分28件,其中花蓮縣17件、宜蘭縣1件、基隆市2件、新北市8件。全國總災情為1103件,已處理 460 件、處理中 643 件。目前不少企業、名人展開捐款動作,今周刊整理各界善心善舉,以及受災戶紓困貸款。

日期:2024-04-05

保險

實支險改革 以重傷險、手術險強化防護網 醫療保障大補帖 三張保單必備

去年底,多張實支實付醫療險下架或改變核保規則,民眾想要補齊醫療保障,除了實支險最為必要之外,保險業者建議,還可補強重大傷病險、手術險等兩款保單。

日期:2024-02-05

職場

台積電魏哲家將接任「世界最難當的董事長」…杜英宗:台灣企業走向全球化,年輕人如何安身立命?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宣布將於今年6月後退休,董事會建議由現任總裁魏哲家接任。當前各國政府視半導體產業為國力延伸,台積電不僅要在美、中角力間爭取空間,又面臨德、日等各國政府的斡旋,這也代表世界最難當的董事長工作,可能由這位南投縣鹿谷鄉出身的台灣囡仔接手。

日期:2024-01-25

金融

新壽增資跳票遭金管會約談,新光金發千字文「4行動」承諾:第2季增資新壽70億

新光金去年經營權易主,旗下新壽對主管機關承諾增資70億跳票,大股東的意見也分歧,金管會周二(1/23)下最後通牒,要求新光金立即增資新光人壽。對此,新光金周三(1/24)晚間發出千字聲明,對增資案進度說明,證實去年第4季整體環境及滙率變化大,波及到整體保險業,致使新光人壽RBC下降、再次不足。新光金表示,預計於今(2024)年第2季,以其他子公司上繳的盈餘,對新光人壽增資70億元,以符合主管機關要求,也讓周五(1/26)新光金董事會格外引人矚目。

日期:2024-01-25

職場

如何成為成功的CEO?杜英宗:當年整頓南山「早上7點到公司,晚上回家連刷牙力氣都沒」…要賦予人生動力

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曾向我提問,要如何成為一家公司的CEO?而營運一家公司又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我認為,要成為成功的經營者,需要培養一系列的技能和特質,以及持續學習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最關鍵的要素就是:要有驅動自己成功的「動力」,在每日的生活中刻苦自律、貫徹執行。

日期:2024-01-18

金融

全球併購交易急凍、創10年新低!杜英宗樂觀展望2024年:台灣將靠這點贏得國際目光

近年Fed為解決頑固的通膨大舉升息,使得2023年全球併購活動急速萎縮、交易總金額未達3兆美元,為10年來的最低。然而,隨著Fed升息進入尾聲,以及AI等新興科技持續加速世界變革,跨國企業仍需透過併購轉型、創新,改變市場競爭格局,預期2024年的併購案將會增加,尤其是能源、醫療、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此外,台灣近期的一些購併案,不少都是國際大廠自己找上門談併購,顯示台灣企業的經營能力及經營環境持續被世界肯定。

日期: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