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台灣出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灣出口共有378項結果
政治社會

台灣依賴中國順差?郭台銘重話批「民進黨別再掩耳盜鈴」槓經濟部!謝金河:郭董生氣前先讓數字說話

郭董別生氣!讓數字說話!處心積慮,用盡一心氣力爭取大位的郭董生氣了,他批評民進黨執政,台灣經濟裹足不前,他特別提到兩岸占比那麼高,中國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

日期:2023-07-15

台股

外資今年買超台股史上第二高,AI浪潮台廠受益!超越香港、上海,謝金河:世界終於看到台灣的威力

外資春去春又回2023年已經過了近半,今年台灣出口顯著衰退,首季GDP是負3.02%,行政院主計總處本來想保二,現在下修至1.46%。經濟基本面不佳,台股卻殺出重圍,今年上漲22.7%,在全球僅次於日本的日經指數,表現可圈可點。

日期:2023-06-20

政治社會

利率凍漲、央行加碼打炒房!六都+大新竹第2戶貸款限7成「明天就上路」…為何突襲下重手?

中央銀行全體理事周四(6/15)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1.875%不變,意外宣布採取第五波房市管制措施,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含六都及新竹縣市)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自今年6月16日起實施。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前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此次為央行第5次祭選擇性信用管制,用意在壓制炒房氣焰,警告投機者,雖比高利率好,但央行可稍安勿躁,不一定要用較嚴厲的措施操之過急,再等個半年交易量就會緩降,屆時房價也會因供需自然下修。

日期:2023-06-15

債券基金

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對台灣有哪些好處?前外資經理人:面對國際變局必要的第一步

近期立法院討論修正央行法以發展我國主權基金,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運用外匯存底需要「謹慎一點」,該呼籲完全合乎全球政經動盪時代需求:過去台灣存底的激進操作模式已過時,面對百年變局需謹慎運用每一分資源,為國家塑造更堅韌的體質。

日期:2023-05-15

台股

台灣半導體今年恐得「休養生息」 上市櫃公司Q1財報「慘不忍睹」!他嘆:台灣未來1年會較辛苦

未來這一年,台灣會比較辛苦!2023年過了三分之一,最近上市櫃公司開始揭露第一季的季報,很多公司第一季的表現比去年第四季更差,像穩懋去年第四季虧損7589萬,今年首季虧損5.56億元,Abf基板的景碩,去年第三季一季賺21.6億,今年第一季剩下801萬,慘不忍睹。大多數企業財報都不好看,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升息10次,一共升20碼,等於利率從零到5.25%,就像極端氣候變化,景氣急凍,一定會有人倒下。

日期:2023-05-06

國際總經

引以為戒的碳憂慮到興奮

減緩氣候變遷的唯一途徑,就是企業積極減碳,但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進入立法、推動時程,台灣企業從出現高度碳憂慮,再到市場碳興奮,有3個現象值得警戒。

日期:2023-05-03

政治社會

台灣告贏了!印度調高資通產品關稅,WTO認加稅20%違反協定…去年涉及出口額達283億

行政院經貿辦周二(4/18)指出,世界貿易組織(WTO)宣布我國控告印度提高資通訊產品關稅案獲得勝訴,去年我國對印度涉及本案的出口額已達9.3億美元(約新台幣283.7億元),此勝訴判決彰顯我國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為業者主張權益、捍衛我國出口利益,行政院感謝審議小組支持我方主張。

日期:2023-04-19

理財

薪資能趕得上通膨?基本工資擬連8漲到28K 勞動部長喊努力…為何學者、民眾一聽反倒更焦慮

通膨導致物價、電價上漲,讓民眾生活壓力增加,目前每月基本工資為2萬6400元,明年擬調漲到2.8萬元,若拍板不僅是連8年調整,且調幅逾6%,將比今年初的4.56%更可觀勞動部長許銘春周三(4/12)指出,她個人也希望能調升:「我們會努力」,但學者和民眾聽了卻反倒憂心,認為可能要做好物價再漲一波的心理準備。

日期:2023-04-13

傳產

中國商務部宣布對台2455項產品,發起貿易壁壘調查…為何有突發舉動?背後可能原因曝光

中國商務部表示,在2023年3月17日收到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簡稱申請人)正式提交的貿易壁壘調查申請書,申請人請求就臺灣地區對中國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中國商務部指,本次涉及2,455項商品,調查應在10月12日前結束,或者最晚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分析,除了食品農產品有食安考量外,台灣對石化、紡織領域很少有貿易障礙,中國商務部此次說法令人「匪夷所思」。他研判調查結果出爐時間與台灣大選接近,可能會變成北京當局對台灣單方面的報復措施,因此呼籲我方要儘速釐清、說明。

日期:2023-04-12

政治社會

台灣人最愛吃的白蝦,3成從宏都拉斯進口!斷交後會鬧蝦荒?漁業署回應了

隨著台灣正式與宏都拉斯斷交,過去雙方經貿數據也被攤開討論;由於台灣多進口宏都拉斯農產品,以數據來看,2022年台灣對宏都拉斯出口6316萬美元(約19.1億台幣),僅占我出口總額0.01%,2007年FTA簽署迄今,我對宏出口成長46%,宏國對我出口則成長4.65倍。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自產白蝦每年平均1.1萬公噸,另外有2.5到3.6萬公噸都依賴進口,而從宏都拉斯進口的比例約占30%,更佔兩國貿易最大宗83%。外界擔心,隨著與宏都拉斯斷交後,台灣民眾會不會就吃不到白蝦了?對此,農委會漁業署署長張致盛指出,雖然從宏都拉斯的白蝦進口量較多,不過以銷售量來講,只有碰到節日才會賣得比較好;且就算沒了宏都拉斯的白蝦,也能從其他國家進口替代。量販業者表示,除了宏都拉斯進口的白蝦外,還有來自巴拿馬、厄瓜多的白蝦,目前庫存充足,暫時不受影響;而且從中南美洲進口養殖白蝦,也不會因為產地不同口感就有差異。

日期: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