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產業政策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產業政策共有286項結果
科技

紅色供應鏈崛起是台灣造成的?軟體、網路新經濟再不突破,電子業恐有大麻煩!

日前應邀到「2023財經立法高峰會」活動,討論新創事業的競爭力、配套政策,以及未上市股票、員工認股權的所得稅課徵等議題,也發表了個人對於新創事業的觀點。在台灣過度偏重電子、半導體等硬體產業下,如何強化新創事業的投資與發展,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日期:2023-08-24

政治社會

「綠能你不能?」在野黨頻攻綠能政策,鄭文燦盼勿污名化、經部籲勿傷害產業競爭力

在野黨近期針對再生能源發動「綠能你不能」等議題攻防,更質疑新竹市長高虹安遭起訴,是為轉移焦點。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周三(8/16)強調綠能產業規範有清楚法律規定,任何人或公司只要踩了紅線,就必須接受法律制裁,但他呼籲不要污名化綠能,如此討論態度是不好的。經濟部也特別發布新聞稿聲明,相關言論不宜汙名化、醜化綠電,發展綠電是國際趨勢,已成台灣產業發展重要的生產要素及基礎建設一環,包括在野黨候選人也相繼提出發展更多綠電的願景,相關攻防不應傷害台灣產業競爭力。

日期:2023-08-16

科技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業界人才斷層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被全球追著做晶片 但人才危機正在成形

台灣當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可謂呼風喚雨,但到了十年後,還能高枕無憂,繼續稱霸世界嗎?這可能是大問號,因為國內半導體人才已出現斷層危機。台灣正面臨理工人才的數量、素質及就職意願等多重問題,除了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人數逐年下降,大學生素質也令業界憂慮。隨著108課綱培養出的第一屆學生進入大學一年級,有大學發現大一學生數理能力明顯弱化;還有碩士生跟不上進度,迫使教授出手拉同學一把,加強相關基礎課程,甚至得找暑假開課。其次,半導體業遍地工作機會,但有相關科系同學寧願攻讀太空等其他領域,原因從不想顧機台,到政府政策扶持太空產業等不一而足。若台灣半導體業想維持現有榮光,該如何因應人才斷層危機?

日期:2023-07-12

健康

台灣醫療面臨嚴峻挑戰!「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提五大建言...鄭文燦允交衛福部研究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周一(7/10)提出「2023精準健康產業政策白皮書」,給出五大政策建議方向,希望藉此能落實精準健康政策,以對症下藥嘉惠全民,並且優化醫療配置、推動大型群體基因定序,提高精準健康的可近性。此五大建議方向,包括以精準健康優化醫療配置,嘉惠民眾健康福祉、接軌國際趨勢,研議精準醫療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借助台灣科技優勢,推動大型群體基因體定序計畫,以建立精準健康發展利基、優化醫療機構申請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之申請程序與管理、健全健康資料應用環境,打造健康大數據永續基礎。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會將此白皮書所建議內容,交由衛福部進一步仔細研究,並讓相關的法人、公協會多運用新的制度,希望讓精準醫療、精準健康產業未來發展更好,一方面是保障病患健康福祉,也促進醫療產業發展,並兼顧醫學倫理及個資保護需求。

日期:2023-07-10

科技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企業面對科技競爭出現嚴重困境 ,「教育部應聽聽企業聲音,而不只教育學者的聲音」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自3月底出刊至今,已獲得一些業界人士迴響,從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至文中受訪的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都有。除了相關教授在教育現場看到的問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是長期關心這個問題的業界大老,因為如同台積電身為IC製造龍頭,容易見到在代工生產方面的人才問題,聯發科身為IC設計龍頭,也看到了在設計端的的本土人才危機。

日期:2023-06-30

理財

PIMCO長期展望論壇重點摘要:餘震下的經濟

相較於2010年代,過去3年顯得特別不尋常。全球經濟、金融與地緣政治多次受到擾亂。而這些餘震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被完全反映。今年PIMCO (品浩) 一年一度的「長期展望論壇」聚焦於未來5年的經濟前景,邀集各界投資專家、前政府決策官員、歷史學家、法學與經濟學教授等,與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智庫成員,探討近期週期態勢對長期經濟前景可能造成的影響。

日期:2023-06-26

國際總經

墨國經濟學者、前官員的在地視角 「墨西哥製造」升級有長路要走

(今周刊1381)要透析墨西哥製造,乃至於該國在區域經濟的位置,除了從台商布局爬梳,當地經濟專家與經貿人士的在地觀察,亦是理解這道議題的重要視角。

日期:2023-06-07

政治社會

工業局改制「產業發展署」,連錦漳宣示組改3大重點:加強支撐半導體供應鏈、要更支持傳產轉型

經濟部工業局在行政院組織改造後,即將轉型為「產業發展署」,將兼備「政策規劃」與「業務執行」兩項業務。工業局長連錦漳接受《今周刊》專訪揭示,組改後將有三項重點工作,首先是加強既有的產業服務與發展量能;第二,加強協助傳統產業低碳化、智慧化等轉型,這將是未來業務的重中之重。第三,加強國際鏈結,除營造優質環境,吸引更多國際大廠來台投資,也要加強國際參與,這包括透過政府或是廠商、法人加強與國際鏈結,例如參與行動通訊標準的主要制定單位3GPP,並加強半導體產業國際供應鏈合作。

日期:2023-06-05

國際總經

台美貿易倡議扭轉台灣外交困境

中國長年在國際上孤立台灣,因此國際間的貿易協定,大多把台灣晾在一旁;如今,西方民主陣營逐漸從親中轉向親美,台美洽簽貿易倡議,將為台灣貿易開一扇窗。

日期:2023-05-31

國際總經

外匯存底5549億美元、拿10%做主權基金,楊金龍同意嗎?學者提解方:財源可仿新加坡作法

對於朝野立委提案要修法將我國外匯存底提撥10%作為我國「主權財富基金」,央行總裁楊金龍周三(5/10)表示,對此央行保持開放立場,也沒說不能用外匯存底,但不能無償撥用。央行舉例指出,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國的主權基金等,雖部分使用外匯存底,但都是由市場上購買或借來,並非無償撥用。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建議可成立「類主權基金」,要在晴天儲糧,作法為從外匯存底提撥5%至6%約300億美元,再搭配民間配合款300億美元,發揮產業政策功能,分配比例為民間51%、政府49%,由民間主導、政府監督,並由民間公正人士擔任CEO。

日期: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