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病菌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病菌共有206項結果
健康

身體健康第一道門戶!牙齒沒顧好 失智、中風、肺炎跟著來……

牙齒有多重要?若有缺牙,不止影響咀嚼,營養與生活品質都會出現問題,還會增加失智風險。牙齒,可說是守護人體健康的第一道關卡,也是身體最頻繁使用的部位,自然不能輕忽!

日期:2020-03-18

幸福熟齡

7大抗武漢肺炎的生活方式!食農專家證實:遠離病毒、降低感染風險、維持免疫力最有效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該如何遠離新型冠狀病毒,降低感染風險?武漢病毒流行以來,許多台灣民眾恐慌性的搶購口罩、酒精、漂白水等防護用品,搞得很多人緊張兮兮的壓力山大,大家其實忘記了,除了防護以外,好好保護自己的免疫力,發揮最佳抵抗力,才是對抗病毒的基本策略。

日期:2020-03-17

幸福熟齡

戴口罩、酒精洗手抗肺炎?醫曝不只新型冠狀病毒...家中「隱形殺手」是這2個,恐致失智、多種癌症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新冠肺炎)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日期:2020-03-17

焦點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 必懂關鍵六問

新冠肺炎自中國爆發後,疫情蔓延全球,截至三月十日,逾十一萬人感染、四千多例死亡,唯有認識這隻病毒,採取正確防範措施,才能成功自保。

日期:2020-03-11

政治社會

澳籍音樂家確診引恐慌 NSO總監呂紹嘉致歉:我們輕忽了病菌狡詐的隱匿

日前曾來台參與國家交響樂團(NSO)演出的澳籍音樂家布萊特・狄恩(Brett Dean),確定為COVID-19(武漢肺炎)患者後,在台灣造成不小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掌握其接觸者共419人(145人需居家隔離)。對此,NSO音樂總監呂紹嘉今(10)日發表公開信,針對造成社會恐慌致歉。

日期:2020-03-10

健康

90%的人有牙周病,會傳染也會遺傳!醫師教貝氏刷牙法4步驟

蘇女士早年罹患牙周病,40多歲時牙齒已剩不到幾顆,由於牙齒周邊組織及牙周骨都已毀壞,連植牙都沒辦法,導致蘇女士無法咬碎食物,必須將三餐食物打碎,造成生活上極大困擾,營養也攝取不足。蘇女士悔不當初,要是發現牙齒有狀況時,立即請牙醫師治療,還能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日期:2020-03-10

幸福熟齡

武漢肺炎》洗手完馬上噴75%酒精能徹底消毒?手脫皮、紅癢怎麼辦?醫師提醒3事項杜絕病毒、殺菌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隨著國內確診案例不斷傳出,民眾無不嚴陣以待、加強個人清潔衛生,就怕不慎讓病毒上身!因此有不少人會選擇在洗手完後馬上噴濃度75%的酒精,或反過來先用酒精消毒再洗手,期望能藉此徹底消毒,達到雙重的保障效果。但真的有這樣的必要嗎?就讓我們請專業皮膚科醫師來幫大家解答!

日期:2020-03-05

健康

補充體力、增強抵抗力!營養專家教你這樣吃,薑蒜洋蔥多種食物提升免疫力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該如何強化自保能力?營養學專家指出,正確飲食習慣也非常重要,可讓自身的防疫能力更完善。

日期:2020-03-02

健康

大腸癌可預防!少吃紅肉、高脂肪食物,50歲後別忘了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高居我國罹癌人數第一位已超過十年,但其實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以透過運動 、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

日期:2020-03-02

幸福熟齡

中年後罹肺炎、流感症狀更嚴重恐致命?完整提升免疫力術:疾病「這樣」療癒,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通常老人、孩童因為免疫力較弱,流感易併發重症,但中壯年卻是免疫力太強,流感併發肺炎,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喪命,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不只流感,曾經對台灣造成重大損失的SARS風暴,也是如此。因此,許多醫師並不鼓勵民眾特別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平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疾病的療癒是透過自身的自癒力,醫生只是從旁協助而已。」培養均衡免疫力的好習慣,激活身體的抗病能力,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日期:20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