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電視新聞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電視新聞共有267項結果
焦點新聞

影》拜登怎麼了?登CNN 20秒詭異動作讓網友炸鍋了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1日在CNN舉行的市民大會上,肯定答覆美國有保衛台灣的承諾,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不過不少美國網友更關注他在會上出現的詭異姿勢,畫面顯示拜登緊握雙手、眉頭深鎖聆聽提問,讓網友譏諷他是卡通人物。

日期:2021-10-24

國際總經

拜登承諾保台!北韓譴責美國插手台灣問題:台獨與朝鮮並非無關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明,台灣若遭中國攻擊,美國會實現承諾防衛台灣。對此,北韓官員譴責美國無端插手台灣問題,並指台灣形勢與朝鮮半島局勢並非無關,因為美國鼓吹「台灣的獨立」正在加劇軍事緊張,在台灣問題上的無端干涉恐進一步促進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潛在危險。

日期:2021-10-23

政治社會

高雄城中城大火釀46死》高樓發生火警,該先跑還是先關門?消防員親授關鍵保命絕招

20201014編按: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今(14)日傳出火警,火勢從一樓一路向上延燒,全棟12層樓瞬間陷入火海,目前已知有87人傷亡,其中46人確定死亡,主要燃燒樓層為一至六樓,七樓以上傷亡者多半為濃煙導致嗆傷,警消人員仍持續搜救中。當高樓層遇到火警該怎麼辦?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火災預防科股長蔡宗翰,於《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一書中,分享高樓層火場「求生」原則,教你如何在30秒掌握生機。

日期:2021-10-14

國際總經

諾貝爾生醫獎由美2學者共享 研究溫度及痛覺感受器有成

2021諾貝爾生醫獎今年由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及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2名美國學者共享,他們研究溫度及痛覺感受器有成。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人類能感知冷、熱等觸覺對生存至關重要,這是人類與周遭世界互動的基礎,人們多視這些感覺為理所當然,但是這些感覺究竟是如何啟動的,讓人類可以感覺到溫度,2名獲獎科學已經解決問題。

日期:2021-10-04

稅制

她逃稅3億台幣、罰款達9億元! 會計師:在中國高所得者小心了 逃稅被抓到「這三件事」讓你超痛

近期北京大動作整頓社會風氣,繼45歲的「還珠格格」趙薇之後,另一位高人氣女星、30歲的鄭爽也成為焦點。她被查出逃稅7199萬人民幣(約3.12億台幣),被上海市稅務局重罰2.19億人民幣(約9.54億台幣),等於罰款是逃稅金額的三倍!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指出,若有在中國的工作,特別是高所得者,千萬別把鄭爽案單純以娛樂新聞看待,因為高所得者已經成為中國稅務機關的關注對象。在對岸工作的台灣人,宜省思在中國大陸收入來源與資產配置的稅務合規性。

日期:2021-09-01

理財

只要你能夠像個投資家一樣思考,就會改變你「現在的行動」

時間與錢一樣,如果花用時少了規畫,就會平白無故消失。

日期:2021-08-24

全台防疫報導

從軍人、主播、電影演員到金融業 他如何成功跨行轉職? 何啟聖:多接觸新事物 「誰知大浪何時襲來」

「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店家快撐不下去了,如果能及時取得資金,對奄奄一息的人來說,就如同注入活水。」

日期:2021-06-30

健康

接種AZ後死亡累積67例》猝死新聞頻傳,我們家長輩到底該不該去打疫苗?良心醫師真心話

編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日表示,指揮中心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截至今(2021)年6月19日止,國內接種AZ COVID-19疫苗共計1,446,608人次,其中314,487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已收到67例接種AZ COVID-19疫苗後死亡之報告。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

日期:2021-06-24

全台防疫報導

不能用買的? 3個原因看台灣為何靠「捐贈」才能有疫苗

美日兩國為何要致贈新冠疫苗給台灣?近日各項報導出爐,有的說是日本感謝台灣在311地震時曾經伸出援手,針對美國則認為台灣是美中對抗的最佳盟友。不過若是排除這些外交因素,台灣並不是第三世界落後貧窮國家,為什麼會「淪落」到需要靠兩大國際盟友來捐贈疫苗?三大因素都和國際疫苗的搶購息息相關。

日期:2021-06-11

政治社會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