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抗病毒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抗病毒共有315項結果
保險

防疫險「普拿疼不賠了」盼止血!兆豐產再提27億理賠金 拖累兆豐金9月虧損逾12億、累計EPS不到1元

防疫險越賠越多,真的扛不下去了!繼富邦產、和泰產後,國泰產險及中信產險也跟進表示防疫險住院理賠將變嚴,若以國泰產保單條款來看,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住院日額一天2000~3000元,以隔離七天來算,理賠落差約在1.4萬~2.1萬元。幾天後,防疫保單產險公司中最後一家苦撐的兆豐產險也發出公告,自10/6起除了7種抗病毒藥物外,普拿疼、止咳藥都不再理賠!而10/7,兆豐產9月再提列27億理賠金,導致母公司兆豐金控(2886)9月虧損12.12億。

日期:2022-10-08

政治社會

確診者7+7再放寬?陳秀熙:65歲以下「這條件」居隔可縮為3天,病毒量已極低

國內確診者居家照護7+7規定可望放寬。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建議,針對65歲以下且打滿3劑的輕症感染者,可縮短居家隔離期為3天,以盡速回到正常社會運作。

日期:2022-10-05

全台防疫報導

明年防疫預算845億「史上新高」挨批…莊人祥秀兩表:已減少98億!6大項費用明細出爐

新冠肺炎已趨於流感化,但疾管署112年度預算卻編列845億元,創史上新高。指揮中心昨晚(10/3)發布新聞稿澄清,因特別預算用罄,回歸一般公務預算,而非暴增。發言人莊人祥也於今天(10/4)下午記者會再次說明,明年的預算845億防治經費,與本年度相比仍減少98億元。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受訪時表示,過去3年因為有特別預算,今年943億元編在特別預算裡,明年因沒有特別預算,所以845億元編列在年度預算裡,國民黨有參與審查預算,應該清清楚楚,不要指鹿為馬,還要扭曲。

日期:2022-10-04

科技

致力於醣科學研究,連拿2大獎!中研院士翁啟惠成諾貝爾化學獎熱門得主,獲獎呼聲高

諾貝爾獎將於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各得獎人名單,其中現任生策會會長、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講座教授、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2021年拿下威爾許獎後,被外界視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熱門人選之一。

日期:2022-10-03

國際總經

死亡數創2年半來最低點,譚德塞:新冠大流行將終結!世衛卻曝1隱憂…「錯失良機恐更糟」

新冠(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將近3年,如今似乎見到一絲「即將結束」的曙光,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昨(9/14)日表示,新冠疫情終結之日雖然還沒到來,但已經「近在咫尺」。據《路透》(Reuters)指出,這是自疫情以來,譚德塞所發表對前景最樂觀的言論。

日期:2022-09-15

全台防疫報導

BA.5來勢洶洶!時隔49天,本土再破3萬例,這縣市最多…昨逾5千人領口服藥,7/19以來新高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才說「BA.5疫情已經開始」,今(8/30)本土確診就突破3萬例,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萬148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1,178例本土個案及310例境外移入,新北市新增6631例,為全台之冠,這也是7月12日以來相隔49天,再次突破3萬例確診。

日期:2022-08-30

健康

BA.5三症狀讓人「更不舒服」 重複感染該如何通報、領藥?QA懶人包一文詳解

BA.5疫情逐漸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可能會落在9月中、下旬,尤其BA.5有「免疫逃脫」的特性,重複感染將是接下來這一波疫情的特徵,特別是兒童,在這波疫情中會比成人更容易被感染。到底BA.5除了重複感染之外,還有什麼常見症狀?第4劑疫苗現在誰可以打,該怎麼選?萬一再次確診,社交APP通報新功能該如何使用?

日期:2022-08-26

國際總經

鬆綁了!美CDC最新防疫指南:密切接觸者免隔離、改戴口罩10日…專家曝這件事最重要

美國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 (CDC) 周四 (11 日) 放寬新冠防疫指導,理由是與疫情大流行時期相比,現在新冠病毒重症、住院和死亡的風險下降許多。

日期:2022-08-14

全台防疫報導

高雄造船廠4員工「不是BA.5」!羅一鈞憂:社區恐有傳播鏈⋯下波疫情最快「這時間」再起

高雄造船廠群聚案基因定序出爐,原本研判這起群聚事件的相關個案皆是感染BA.5變異株,然而,今(7/28)日定序結果顯示,檢驗陽性的船廠員工定序結果皆為BA.2,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擔憂地說,感染源可能來自社區其他還沒發現的個案,更憂心下一波BA.5變異株疫情很有機會在8月中下旬再起。

日期:2022-07-28

科技

一顆藥拚16年,藥華藥翻生技股王!獲評「打敗羅氏大藥廠」,創辦人揭內幕「忍辱負重啊」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日期: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