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抱持「能有所貢獻就好了」的想法

抱持「能有所貢獻就好了」的想法

2017-02-21 13:55

有時候,會遇到「什麼事都要靠自己找出答案才甘心」的人,來向我傾訴煩惱。

比方說,「不知道自己能否不辜負對方的託付(工作、晉升之職)」的人,或「困惑於這份工作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的人。

當然,面對重大的抉擇時,徬徨迷惘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在很多情況下,其中也包含著「想太多」的一面。

希望大家能夠先抱持這樣的發想—「我能否完成任務?」但其實,這並非自己一個人所能回答的問題,答案還要取決於對方及周遭的人。

所以徬徨迷惘時,只要先想著:「對方是看得起我,才有求於我,所以我要好好努力」,暫時就沒有問題了。

將「貢獻」當成幹勁的方法,意外簡單。
試著說說看:「把『能幫上忙』擺第一。」
以「好,我今天能做些什麼?(能幫些什麼忙?)」為發想。

最理想的當然還是,慢慢培育出像是「慈」(例如,希望幫上對方的忙)與「喜」(能夠因別人開心而開心)這一類的新動機。

不過,當我們在思考「貢獻」時,總是會碰上一個大哉問,那就是擔憂:「自己是否只是遭到對方利用而已?」

的確,對濫用職權的上司或黑心企業,抱著「能幫上忙就好了」的想法,是毫無意義的。確實有許多人,因為世上太多蠻橫、貪婪和傲慢的人,而對「貢獻至上」這個動機有所抗拒。

但從佛教的角度來看,① 是否要投入的選擇,和 ② 自己努力的理由,這兩件事是不該混為一談的。
是否要投入,是自己的選擇。選擇的大前提是「讓自己感到有意義」。

在選擇投入的時候抱持「我想幫上忙」的想法,是為了讓自己有所領會,讓自己在事後回顧過往時,能認為這麼做是有意義的。

現實中,我們經常置身於不合理的待遇和處境,但佛教重視「讓自己不致迷失心靈」(不要受對方支配),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有必要讓自己持續保有「正確的動機(意欲)」。這是自身的心靈準備—佛教用語稱為「信」—的問題。

比方說,在工作上,正確動機就是「致力於提高公司利益」;在婚姻中,就是「努力去愛對方」。

倘若這個動機能讓對方有所感受,那是再好不過的;但對方感受不到時,也無法強求(由自己選擇是要繼續投入,還是要離開)。

「意欲」是讓一個人活下去不可或缺的目的和前提。為了活出更美好的人生,也為了「不讓自己單純地遭人利用」,我們必須盡力好好維護我們的意欲與正確動機。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草薙龍瞬

出版:究竟出版

書名:煩躁時就去感覺腳掌心!:讓日子煥然一新的50個微修行
 

延伸閱讀

家裡討論爸爸的遺產繼承時,我都表示願意放棄繼承權,怎麼國稅局還是通知我要繳遺產稅?

2023-12-14

拿亡夫存摺印章領錢被拒,到國稅局申報又發現遺產稅破千萬!辦繼承卻現金不夠、遺產不能動怎麼辦?

2024-03-13

妻子多1動作,丈夫遺產稅竟省300萬!地政士:利用「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替遺產節稅有2個前提

2023-10-05

他為省遺產稅,死前將3千萬存款轉贈妻子,卻反而增加150萬稅費!會計師:常見4種不當稅務規劃

2023-09-20

課徵贈與稅主要就是怕你規避遺產稅!會計師提醒:除了直接贈與,這2行為也視為贈與都要報稅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