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87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你也是能源貧窮族群?租頂加、住地下室,還要繳一度5元電費...原來台灣也有氣候難民!

住在採光佳、通風好的房子,還能用上節電效益好的新家電,對窮人來說奢侈,無疑是難以擁有的權益。住不起、用不起看起來是社會議題,但其實與淨零、能源息息相關。

日期:2023-11-24

產業時事

2023金博會》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參訪金融理財區,見證台灣金融活力與實力

「2023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為金融界年度最大盛會,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參加開幕儀式後參訪金融理財區。本次共有130家以上的國內外金融機構,超過400個展攤共襄盛舉,展出最新金融服務應用與多元化的投資理財商品。

日期:2023-11-24

產業時事

設立ESG專案辦公室,發揮「共好」媒合綜效,院長盧俊偉:文策院要帶動企業與文化業者「強強結合」

ESG正當道,企業要支持文化內容產業,該怎麼做?在二○二三ESG永續台灣國際高峰會秋季場中,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院長盧俊偉以「融合文化創意 共創企業ESG新契機」發表演講,強調文策院期待促成文化內容業者跟企業的合作可以是「強強結合」,幫助企業推動ESG的同時,也能跟企業本業以及關心的核心價值結合在一起,創造共好。

日期:2023-11-23

保險稅制

幫小孩買儲蓄險,如何不被課贈與稅? 專家建議:搞懂關係人安排,留意2招可避稅

「家長替子女買儲蓄險,期滿領回保險金卻意外收到國稅局補繳贈與稅通知。」遇到這種情況,保險本舖諮詢顧問駱潤生表示,規劃子女保單要特別留意保單關係人安排,若要保人為家長、受益人為子女,國稅局將認定為贈與行為。駱潤生建議要保人、受益人設為孩子,同時留意每年免稅額度,可以有效達到節稅。

日期:2023-11-23

產業時事

2023《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本週登場!AI智能×數位創新×永續投資搶先看!

為鼓勵全民對理財有正確的認識並掌握最新投資趨勢,實現財富自由的願景 。《今周刊》主辦「2023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將在11月24日–11月26日為期三天,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盛大登場。

日期:2023-11-20

保險稅制

平均8~10年不健康餘命、逾500萬長照費用如何準備? 專家建議:中年保險三原則,保費佔收入1成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灣國人平均壽命79.84歲,若60歲離開職場,約有20年退休人生要過。除備妥退休金外,醫療、長照都是一筆可觀開銷。對此,保險本舖諮詢顧問駱潤生在《毛利小姐變有錢》中,針對長照險配置提供選擇方向,建議預算有限下,優先選擇「終身型不還本長照險」,可省下一半保費,同時在節目中分享購買保險三原則:先保大再保小、先保近再保遠、先保夠再保本。

日期:2023-11-20

產業時事

裕隆法說/2.5萬人預購,納智捷n7真正訂單數揭曉!中華車獲利新高,明年再引進轎車款MG

裕隆(2201)集團周五(11/17)舉辦線上聯合法說會,裕隆汽車、裕日車(2227)、中華車(2204)接力登場說明營運表現。法人特別關心裕隆旗下品牌納智捷推出的電動休旅LUXGEN n⁷量產狀況,裕隆副總經理李建輝說,目前2.5萬張純電代言人,已有8,000人付款1萬元預訂n⁷。中華車則是受惠新導入的英倫品牌MG熱銷,今年第3季、前3季獲利、EPS均創下創立以來歷史新高。

日期:2023-11-17

保險稅制

勞、健保投保級距你懂嗎?雇主員工負擔費用,教你套入公式輕鬆計算!

每天勤勤懇懇的工作,每到發薪日總會看到被扣了一些金額在勞、健保費用上。而被扣除的金額不但不懂得是如何計算外,也不懂得勞、健保級距的差異。其實,在繳交勞、健保費用上可分為2大部分:雇主支付與員工支付。而勞、健保費率不只隨著工資改變,2023年的勞保費率也有所調漲。想知道勞、健保投保級距費用如何計算?不妨就交給現有的公式套入計算,讓你輕鬆搞懂每月繳了多少勞、健保費用吧!

日期:2023-11-10

保險稅制

富邦產險打造跨領域損害防阻團隊!專業證照、引進紅外線空拍服務…力挺客戶永續經營

因應全球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及客戶需求,富邦產險投入損害防阻近30年,創下數個「第一」。包括1995年組織業界首家損害防阻團隊,延攬跨界工程菁英,提供客戶風險諮詢服務;積極投入綠能保單,率業界之先取得全球風力組織GWO基本安全訓練證照。同時也是國內首家推出「紅外線空拍機檢測服務」結合智能辨識系統,為太陽能光電案場提升發電效率與降低火災風險。富邦產險並透過研討會與教育訓練,介紹國際消防與工業安全新知,統計近10年已舉辦超過200場研討會,共計約1萬人次的企業客戶參與,成為台灣工安界重要的交流平台。

日期:2023-11-07

職場生活

退休金2千萬,怎麼可能存得到?給理財晚鳥的財務建議:退休後繼續賺「存款720萬花到老」

當鐘聲敲響62歲的時刻,即將踏入退休的大門,我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忐忑。對於這即將到來的時刻,有一個問題似乎困擾了每個人,那就是「那筆退休金該如何規劃?」

日期: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