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43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3
保險稅制

「我靠儲蓄險財富自由!」過來人買數十張保單,走過20年感觸:背已有靠,更無所懼

疫情期間,金融市場也跟著確診人數大起大落,這時候投資理財方式更要有所轉變。一名網友就跟大家分享,自己最愛的理財方式就是定存與儲蓄險,在不景氣與疫情期間,也能穩當地把錢留在口袋中。

日期:2021-05-25

投資理財

台股3天從萬7到萬5,該不該「停損」?理財達人:投資會賠錢,大多敗在2關鍵原因

這篇文章雖然是去年前寫的,今天回過頭來看,依舊適用。看著別人的股票狂漲,自己手上的股票是虧損的,心裡面肯定不好受......有些時候,會造成虧損是因為理財基本功沒做好,才會導致自己失去判斷能力,亂賣股票。理財投資的基本功是啥?最簡單的就是「把投資要用的錢與過生活要用的錢分開」。文中會詳細解說,要怎麼「分錢」,在操作投資時會比較流暢。

日期:2021-05-13

投資理財

自認不善理財,年輕時就把錢都交給哥哥代管...她45歲的血淚教訓:讓親友打理財產是一種「引人犯罪」

45歲,她中年失業,需要現金周轉,才發現自己錢全都被卡住了…

日期:2021-05-07

保險稅制

退休金免稅竟是一場空!他領443萬退休金,搞錯所得稅「扣繳憑單」這數字,被當漏稅開罰

退職所得是民眾年老後賴以為生的經濟命脈,但仍需依照國稅局規定申報所得稅。國稅局提醒,扣繳憑單所載的退職所得額就是納稅人應計算稅金的總額,不用再扣除計算免稅額,搞錯的人恐怕會被當漏報裁罰。

日期:2021-04-27

保險稅制

600萬儲蓄險月領1.2萬,他問:改存股領股利會不會比較划算?網傳授「這一招」全拿還能節稅

一名網友好奇儲蓄險每月領息1.2萬元,加上年利率逾3%的美元儲蓄險,與買股領股利相比,哪個比較值得?

日期:2021-04-26

投資理財

台股一年從萬點奔萬七,這時候才進場會怎樣?畢業5年賺400萬,他分析股市70年數據發現...

在2020年春季Covid-19 期間,標普500指數在短短的22個交易日中下跌了近34%。然後市場在2020年3月23日下跌-2.9%之後觸底。

日期:2021-04-19

財經時事

40萬放7年變100萬!不懂技術線圖、沒天天看盤 她「無腦操作」:要的是每年的現金股利

當初的40萬翻了2.5倍!有位女網友表示,2014年把台幣40萬元,投入股票之後,7年之間就沒有再去動它,當中有動用到現金股利,出國去玩,做額外的開銷,若還有剩下的錢,就會再繼續買進;近期發現就這樣滾到了100萬元,平均每年增加約快10萬。

日期:2021-04-18

投資理財

為什麼存款一直原地踏步?有錢是來自一連串正確的選擇

許多人都知道,想要變有錢只有兩個方法,「開源」和「節流」。然而「開源」在許多上班族眼中,又是那麼談何容易的事情,於是「節流」變成了主流。只是追求省,真的能讓存摺數字變多位數嗎?

日期:2021-04-15

保險稅制

儲蓄險也許不是賺最多,卻讓我存最多...」靠逾30張儲蓄險存好幾桶金,他挑保單2秘訣

儲蓄險是很多民眾喜愛的理財保單,就有人分享買了30多張儲蓄險的經驗,認為是懶人儲蓄的好方式,並將自身挑選保單的2大重點告訴大家,讓其他網友們直呼「神人」佩服他的存錢精神,也引起其他人分享過去曾看過一句話,「儲蓄險或許不是讓我賺最多的,但卻是讓我存下最多的」。

日期:2021-04-12

產業時事

房價高漲、產業升級不力...「14A總裁彭淮南」掌權20年種下禍根?這些年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