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333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保險稅制

搶扶養90歲父親節稅,兄弟提證據「1原因」哥哥贏了!父母離婚爭小孩免稅額,聯絡簿簽名成關鍵

你報稅了嗎?隨著納稅季來臨,民眾在扶養親屬實務上容易出現「重複申報」的案例。高雄國稅局提醒,家人之間若同時、輪流照顧扶養直系尊親屬,各納稅義務人可透過協議,由其中一人申報扶養親屬免稅額,除可調和納稅義務人最適稅負,又能避免紛爭。

日期:2024-05-05

產業時事

永豐金啟動海外併購!永豐銀斥資141億,收購柬埔寨第一大微型存款銀行Amret...3階段拿百分百股權

永豐金控及旗下子公司永豐銀行5月4日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永豐銀行分三階段收購柬埔寨第一大微型存款金融機構 (Microfinance Deposit-Taking Institutions, MDI)Amret Plc. (Amret) 之100%股權,此交易案將在取得台灣與柬埔寨相關主管機關核准後,依股權認購協議與原股東完成交割。

日期:2024-05-05

產業時事

庫克啟動3.5兆庫藏股計畫史上最大!蘋果財報沒想像差、開發者大會藏AI彩蛋…蘋概股全跟漲

今周刊編按:蘋果 (AAPL-US) 周四 (5/2 ) 盤後公布財報未如市場預期不好,加上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預期隨著人工智慧 (AI) 相關功能推出,本季營收有望重返成長,盤後股價勁揚逾 7%。週五台股(5/3)在美科技股回穩帶領下,一開盤即開高走高,最高來到20521.49點,大漲近300點,台積電(2330)、鴻海(2317)、聯發科(2454)帶頭衝,漲幅1.5-4.5%不等,蘋概股還有台達電(2308)、國巨(2327)漲幅高達6-8%,玉晶光(3406)、大立光(3008)漲幅也有4-5%。

日期:2024-05-03

產業時事

老謝觀點〉台企入榜數一年間大跳升 反觀中國退步了 地緣政治最前線下的台廠韌性

(今周刊1428)身處地緣政治核心最前線的台灣,經濟與企業競爭力受美中角力牽動,今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排名,正好可以看出這個脈絡帶來的變化。

日期:2024-04-30

產業時事

台積電中科二期交地為何延到年底…公司喊配合政府程序、中科稱是廠商需求,背後有玄機?

台積電中科二期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擴廠案,傳出交地延期。中科管理局副局長許正宗29日指出,中科二期園區因都市計畫案今年3月才公布實施,較原訂期程晚了約半年,加上配合台積電製程規劃,「廠商認為年底交地符合需求,大家對此都有共識」。但他強調,其他相關規劃並未改變,中科二期新廠仍是朝2奈米以下最先進製程規劃。(今周刊編按:台積電表示,針對廠房用地,持續配合主管機關程序進行。)

日期:2024-04-30

投資理財

日銀出手?日圓失守160後突急拉至155...想救匯市有2大招,但得提防「這情形」讓泡沫全戳破

今周刊編按:週一(4/29)日圓匯價大翻轉!早盤走貶至160大關、創34年新低,沒想到接近中午時瞬間急拉觸及155.06日圓兌1美元,大升逾2%,讓市場質疑是否日本政府已出手干預。據《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拋售美元、買進日圓;但被問及是否進場干預時,日本首席貨幣外交官神田正人則拒絕發表評論。

日期:2024-04-29

產業時事

美國銀行倒閉危機未停...又有銀行撐不下去成今年首例 守住民眾存款!32家分行被接管

美國共和第一銀行(Republic First Bank)宣告倒閉,成為美國今年首家倒閉銀行,該銀行過往以Republic Bank名義展開業務。

日期:2024-04-27

產業時事

翁章梁率隊赴美再增合作網絡!工研院將助無人機國家隊進攻國際市場

由縣長翁章梁率領的美國參訪團,25日再添一處與美國跨國交流網絡!由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下稱亞創中心SPACE CHIAYI)及嘉義縣亞洲無人機創新園區廠商協進會(下稱亞創廠協會)與工研院三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書(AGREEMENT),透過工研院助攻,攜手台美合作,打造去中化的無人機供應鏈,拓展國際市場。

日期:2024-04-26

產業時事

集保迎戰氣候變遷 股東溝通、永續金融服務雙管齊下

全球覺醒,隨著減碳目標時間加快,企業正面臨著永續轉型的關鍵時刻,TDCC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也不例外,從過去的資料保管者,搖身轉變成資料的應用加值者,還推出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ESG IR平台),是全球第一個同時服務發行公司、機構投資人與一般投資人的ESG資訊平台,進化為資本市場更強大的後臺。

日期:2024-04-25

產業時事

他簽完約隔2天就遇大地震!房子出現裂痕能找原屋主求償嗎?專家舉3狀況:有調解空間

已經簽約的房子,碰到地震,震後出現裂縫,該怎麼辦?一位民眾就碰到這樣的情況,在臉書「買房知識家」發問。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說,這是尷尬期,只能就解約或是減少價金進行協議,很難無償直接解約。

日期: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