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98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職場生活

出遊發現不對勁,一檢查心臟3根血管竟皆堵塞...退休台商兩度心肌梗塞「就好像跑完步喘不過氣那樣」

文/張雅琳三條心臟主要血管皆嚴重鈣化,原本想要放棄的李宗鎮,因醫師李文領的一句話激起希望,團隊用左心室軸型幫浦突破困局,讓他遠離「提心吊膽」的日子。

日期:2024-01-02

產業時事

張誌家傳心肌梗塞猝逝,享年43歲…曾被譽天才球員、拿下旅日最高1.2億日圓簽約金

前職棒選手張誌家,驚傳在中國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年43歲,媒體報導,張誌家老家母親周二(12/2)接獲噩耗,急忙辦台胞證趕到中國了解狀況。張誌家是台灣棒球界「天才」型球員, 2009年涉入假球案,從職棒退役轉行,近年轉往中國發展。張誌家猝逝消息,原先傳出他趴桌沒有生命跡象,而後據了解,張誌家跨年夜還有和前妻通話,但隔天一早再打電話就找不到人,後來姊姊聯繫友人,請對方前去查看,不料開門後發現他蜷曲在沙發上沒了生命跡象。

日期:2024-01-02

投資理財

存股0050、006208很穩但賺太慢,如何才能提早退休?陳重銘:搭配00733一起存,股市上漲賺更多

投資一定有風險,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不能只想到獲利而忽略掉風險,所以我在投資時都一直都很重視「資產配置」的概念。我在書中寫到「核心持股」搭配「衛星持股」的概念,就是希望在穩定跟高報酬中取得一個平衡。

日期:2023-12-29

產業時事

二○二三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領航新紀元 「創新醫療.邁向國際」 細胞治療、人工智慧、奈米製藥解決方案發光

善用AI人工智慧、Nano奈米製藥與細胞治療,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宣布應用最高醫療與科技能量,帶來智能抗菌等等舉世最先進且完整的全套解決方案,大降敗血症風險、抗感染、治癌、新冠肺炎急救都有展露曙光的新解方。

日期:2023-12-28

職場生活

父親外遇、母親酗酒重度憂鬱,從小看著兩人大吵加全武行卻死不離婚...HOLD住姐:長大我悟出1道理

因「HOLD住姐」角色一夕爆紅的她,出身賭徒世家,歷經母親重度憂鬱、家庭失和、先生罹患罕病、為家為愛退隱……人生彷彿雲霄飛車,永遠失控加速狂奔,沒有一刻安坐。但那又如何?她把半吊子的自己過得很好,期盼你也能把日子過好!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牽線迪士尼兒童病房、找來偶像「黃氏兄弟」送暖 喜願協會為重症病童圓夢

「想去哪裡玩?」「長大後想做什麼?」這些對孩子來說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問題,對生重病的孩子而言,卻成了奢侈的想像。治療中的疼痛與折磨,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一道又一道傷疤,導致他們無瑕思考未來。但有一群人,就像冬夜裡的聖誕老公公,為正受病痛所苦的孩子實現心願、帶去溫暖,給予孩子們繼續與病痛戰鬥的力量。他們,正是全球最大的兒童圓夢組織「喜願基金會(Make-A-Wish Foundation)」。

日期:2023-12-26

職場生活

220萬跨年人潮,北捷拚42小時不收班!哪裡搭免費接駁車、「3階段管制」交通攻略懶人包

隨著時間來到年底,距離跨年進入倒數5天!各縣市的跨年精彩活動蓄勢待發,民眾關心的交通資訊也陸續出爐;其中,跨年重頭戲的台北市為因應龐大人潮,更擬定一連串的管制措施。《今周刊》整理出當前已出爐的跨年縣市交通攻略,讓大家開心跨完年後也能快速平安回家!

日期:2023-12-26

職場生活

睡再多還是覺得累?24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這樣睡午覺,太空人證實提高54%注意力

本書由日本睡眠權威三島和夫監修、自由撰稿人伊藤和弘、佐田節子撰文,他們採訪在日本第一線活躍的24位名醫和睡眠專家,彙整了以最新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消除疲勞法,例如20分鐘小睡法。如果你總是睡不好、沒得睡、睡再多還是覺得累,或是經常日夜顛倒的人,一定可以在本書找到有效改善睡眠的方法。

日期:2023-12-22

職場生活

要去日本玩注意!24年來首發布鏈球菌警報,孩童有「草莓舌」要注意...好發15歲以下,會有什麼症狀

近期要前往日本東京玩的人注意了,當局統計自12/11至12/17,短短一週各醫療機關感染鏈球菌的人數來到一定數值,按人口比例推算,已經超過東京都整體人口30%,因此發布「鏈球菌感染」的流行警報,呼籲勤洗手並戴口罩。這也是東京都1999年展開鏈球菌確診案例統計並發布「傳染病法」以來,首次發布流行警報。鏈球菌感染主要發生在孩童身上,會有那些症狀呢?除了發熱、喉嚨痛,還會出現「草莓舌」等症狀。

日期:2023-12-22

職場生活

高中讀建中,大學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的志願也上不了...洪惠風:「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