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78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台灣人別小看自己的民主成就!為何西方政治學大師戴雅門直言 台灣選舉素質高於印度、墨西哥、南非,甚至美國?

來台觀察2024總統大選的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暨政治學教授戴雅門(Larry Diamond)認為,根據他自己與多個外國學界觀選團的觀察,台灣這次大選肯定是一場高品質的選舉。長年觀察各國民主發展進程的戴雅門直言,在2024年舉行全國大選的全球主要國家中,台灣無庸置疑位於前段班,因為從印尼、印度、南非到墨西哥等今年將辦大選的國家,民主水準都有程度不等的倒退,甚至連美國自己都有民主倒退的危險。他也舉1月13日投票日當天及開票夜為例,全台灣沒有人對開票結果有異議、沒有人指稱有選舉舞弊,更沒有選務人員遭受暴力威脅。不僅如此,投票結果揭曉後,敗選者馬上恭喜勝選者,勝選者也謙稱需要更努力,要擷取敗選陣營的優秀政見,這些現象都不會在印度、墨西哥或南非出現。戴雅門也打趣道,「這種話(藍綠白三組候選人的勝選及敗選演講),肯定不會從極可能成為我們美國2024年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口中聽到!(暗指川普)」

日期:2024-01-16

產業時事

OpenAI技術加持,微軟市值短暫超車蘋果3年首見!賣手機的拚不過AI了?「被超越是無可避免」

微軟 (MSFT-US) 周四 (11 日) 市值短暫超車蘋果 (AAPL-US),為 2021 年來首度登上全球最有價值公司寶座。市場對需求疲弱的擔憂加劇,導致這家 iPhone 製造商今年出師不利,反觀微軟藉由投資 ChatGPT 開發商 OpenAI,在生成式人工智慧 (AI) 領域奪得先機。

日期:2024-01-12

產業時事

售價100萬進口車繳54萬稅金 連李多慧也買不下去 保護產業畫錯重點 台灣買車「稅上加稅」

台灣汽車關稅及貨物稅被認為是墊高車價元凶,政府直指車價過高是受車廠定價影響;學者認為,解除相關稅賦才能讓國內車價按市場反映,否則「進口、國產車皆貴」問題難解。

日期:2024-01-10

投資理財

2024降息循環啟動,哪些產業有望起死回生?和潤、裕融、國泰金…「降息受惠股」一次看

進入2024年,升息腳步停止,市場引頸期盼的是降息啟動的時程表。在進入降息循環之前,投資人可以留意哪些產業將因為降息而刺激獲利提升?

日期:2024-01-10

投資理財

不是00878、00929…這支高股息ETF年報酬60%!操盤人加碼放送0056密技:表現還會更好

回顧2023年台股ETF市場,多檔高股息ETF報酬率輕鬆打敗大盤,規模與受益人人數激增,在投資市場颳起一陣旋風。展望2024年,高股息ETF還有沒有機會複製2023年的激情表現?在去年繳出最強績效的操盤人分析:「2024年台股企業股息期望不宜過高。」

日期:2024-01-09

職場生活

漢堡王撐不住了!明起「17品項」調漲,這款夯漢堡一口氣漲20元…漢來海港3/1也要變貴

外食荷包又要變瘦了,漢堡王周一(1/8)宣布,自1/9開始,調整17個品項價格,4款漢堡產品單點價調升10至20元,其中5吋大漢堡的重磅培根雙層牛肉堡調升20元最多,調整後整體平均漲幅約2%。另外,漢來美食集團旗下的「漢來海港自助餐廳」也在臉書公告全台7分店自3月1日起漲價,調漲30元至100元,以台北敦化店及天母店來說,平日下午餐由690元調漲到790元最多。

日期:2024-01-08

產業時事

蘋果遭巴克萊降評:iPhone 15需求令人失望!台積電、友達、鴻海…蘋概股會有這麼慘?

巴克萊(Barclays)發布報告表示,iPhone 15需求令人失望,尤其是中國和已開發市場,這成為iPhone 16和其他硬體裝置的銷售警訊,因此將蘋果股票評等從「中性」調降至「減持」,12個月目標價由161美元下修至160美元。最新目標價比蘋果目前股價低了14.6%。

日期:2024-01-04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423期︱黑松本業湧現新成長動能,調整評價標準

我們有鑑於黑松(1234)飲料本業今年成長幅度高於市場平均值,公司積極推出新產品,湧現較強的成長動能,決定改變黑松的評價方式。不過,在飲料、酒品代理以及租賃三個事業部同步成長下,轉投資的微風廣場今年營運持續陷入低迷,是一個頗為可惜之處。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2024元旦新制懶人包/托育補助加碼、瓦斯熱水器補貼、勞保年金請領新規…12項措施一次看

2023年進入尾聲,2024年元旦起許多新制將上路,《數位時代》一文帶您了解有哪些重點。

日期:2023-12-25

產業時事

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