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58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神盾靠這門絕活曾1年營收70億!但紅色供應鏈崛起讓它連虧3年...羅董砸50億組大聯盟的算盤是什麼?

今周刊編按:櫃買中心1/12公告,指紋辨識IC廠神盾(6462)因有重大事項待公布,下週一(1/15)起,暫停上櫃有價證券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待重大訊息公布後,再申請恢復交易。消息一出,外界猜測近年大舉投資同業、轉進新市場動作頻頻的神盾,極有可能再進行整頓併購事宜。以下為今周刊1/10採訪報導。

日期:2024-01-10

投資理財

台股重挫400點「一周連四黑」,元月行情落空!分析師揭3大操作方向:留意宏碁、華碩IC設計族群

台股 2024 第一週股市就重挫,台股本週出現連四黑,一週就下跌 411 點,也跌破了 5 日、10 日、月線,殺的許多投資人措手不及,台股跌破月線後,多頭走勢還能延續嗎?說好的元月行情怎麼不見了?想必是現在多數投資人想疑問。

日期:2024-01-06

產業時事

中國新能源車嚴重「內卷」,比亞迪賣贏特斯拉後、瞄準歐洲、東南亞攻擊!殺戮戰場誰能全身而退?

2023年對中國新能源車產業是關鍵一年,整體汽車出口數在新能源車的帶動下,首度超車日本,比亞迪更是擠下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龍頭。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準備邁開大步,加速向歐洲、東南亞市場擴張,將撼動全球汽車產業的版圖。目前,唯獨美國靠著嚴格的補貼審查政策,讓中國車吃閉門羹,專家點出,未來全球電動車市場準備變成紅海了。

日期:2024-01-05

職場生活

三陽迪爵125超殺補助!加碼5千最高23800元「只到這時候」…光陽GP125還能更便宜?

隨著2023年政府機車汰舊補助辦法落幕,三陽(SYM)鳴出2024年第一槍補助,針對「迪爵125」祭出超殺補助,光陽也預告將會續推各項優惠,開啟2024「雙陽之爭」。電動車龍頭Gogoro則力推新車應戰,拚2024年銷量重回成長。

日期:2024-01-04

產業時事

台北車展/Lexus最小車款LBX親民價曝光、納智捷n7百萬元買不到了…4大趨勢搶先看

2024台北新車暨新能源車特展周四(12月28日)登場,這是台北車展睽違4年再度歸來。迎接碳中和時代,這次車展主題很前衛,車廠紛紛以「新能源車」為主軸。Lexus油電跨界小車LBX公布接單價,TOYOTA則秀出首度在台亮相的概念電動車「BZ Concept」。Nissan則是發表電動車Aryia,預計明年下半年陸續交車。就連以商用車為主軸的HINO(日野),也展出全台首輛「氫能電動巴士」。

日期:2023-12-29

產業時事

人形機器人帶動產業變革 ——兼論真空蒸鍍薄膜廠岱稜

機器人替代人力,隨著AI及先進軟硬體整合加速開發,實現時間將明顯縮短。特斯拉近期發表Optimus第二代人形機械人,為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打開想像空間。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讓70年裕隆重新擦亮招牌\裕隆集團執行長 嚴陳莉蓮

裕隆汽車轉投資公司東風裕隆汽車,經法院裁定核准破產重整計畫⋯⋯。為簡化本公司轉投資架構,將清算解散上一層重要子公司裕隆大陸投資公司。」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一紙重訊,揭露了裕隆集團的清算計畫,這次瘦身減重動作,似乎又喚醒一九年當時,裕隆在嚴陳莉蓮帶領下大刀闊斧改革財務的記憶。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今周重磅》納智捷n7、Lexus LBX…台北車展來囉!中科二期都審闖關,台積電1.4奈米就要拍板?

台北車展睽違4年終於回歸,國內車市受惠疫後爆發,加上晶片短缺緩解,新能源車聲勢正好,各家車廠都摩拳擦掌,準備迎接2024年。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園區擴建二期計畫,預計周二(12月26日)完成內政部都審作業。這次台積電先進製程能否順利落腳台中,成為各界注目焦點。1、台北車展睽違4年登場2、中科二期擴建都審闖關 台積電能落腳台中嗎?3、出口升溫 11月景氣燈號能甩開藍燈?

日期:2023-12-25

產業時事

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

產業時事

不缺晶片,訂單還是要等...和泰「2大車款」最長等3年!今年新車銷售上看47.5萬輛,展望車市這麼看

根據《財訊》報導,連續22年稱霸台灣車壇的和泰車,在法說會上揭露明年車市展望與新車銷售目標,發言人劉松山協理表示,得靜待明年農曆春節過後的媒體春酒會才會對外公布。不過,目前在手訂單量旗下豐田仍有1.9萬張、豪華車Lexus仍有4400張。

日期: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