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搜尋條件:水洗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91項結果
搜尋日期:
財經時事

那年921地震他8歲,差點被壓死…「遇到地震仍會怕,但沒想過搬家」:這裡就是我從小到大的家

台東縣池上鄉9/18下午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震度之大全台民眾都很有感,花蓮玉里成為受創嚴重的區域,一棟三層樓高建築物倒塌,所幸最後都平安獲救,其他如春日國小、高寮大橋等也分別傳出倒塌、橋樑斷裂等意外,不少人想起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那晚的逆斷層型地震。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南投集集發生規模7.3級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11305人受傷、29人失蹤,逾10萬間房屋毀損,是台灣近百年來規模最大、死傷最嚴重的地震。(原文刊載於2019/9/20,更新時間為2022/9/20)

日期:2022-09-20

競爭力

「沒有動力去賺錢時,就要去最好的餐廳吃頓飯!」2案例告訴你:有時候窮,是因為你太省了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為了省錢,在買東西的時候東瞧瞧、西瞅瞅,彷彿她看到的東西長了爪子似的,要伸進她的衣袋裡掏錢,而她只能把錢包捂得死死的,才能防止錢被掏空。於是,活得越來越節省,也越來越摳門。

日期:2022-09-14

職場生活

父親登山、游泳、馬拉松樣樣都來,竟51歲心肌梗塞離世!母親嘆:妳爸太可憐了,我覺得很對不起他

無論如何,一個男人會為女人辯護開脫,絕對是因為愛,沒有其他。這世間最幸運的女人大概是那種,從小被父母寵愛,結婚之後受丈夫寵愛,一輩子無憂無慮的人。我覺得,我媽沒有十分幸運,也算得上八分了。但誰也沒料到,老爸會走得那麼早。

日期:2022-09-13

職場生活

「綠化消費」早已不合時宜?我們明知該停止購物,卻怎麼也停不下來…..

我們是否可能某天也選擇拋棄消費文化?去探索「低產能的深層意義」

日期:2022-07-27

投資理財

拿洗菜水擦地、洗澡水洗衣...一家三口「月花1萬」!6年級的她挑戰幾年內還千萬房貸、環遊世界

「我們要挑戰在幾年內還千萬元貸款。」黃慧馨和先生張偉明2年前從台北市搬到桃園,背負1000萬房貸。因個性「不喜歡負債」,他們維持過往的節約生活方式,一個月家庭開銷只有1萬元,將省下來的錢和投資獲利,全拿去還房貸。過去,他們曾經成功挑戰3年還清400萬元房貸。現在兩人已到中年,手中有存款,以及多年來相當不錯的投資獲利,她自信道:「應該會成功!」

日期:2022-07-07

全台防疫報導

降低染疫風險勤洗手有效?關鍵在「你洗了多久」…專家實測曝最佳殺菌時間,這動作一定要做

台灣疫情蔓延,為了減少被感染的機會,除了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洗手時間長短也非常的重要!毒物專家招名威分享正確洗手規則,他說明,洗手不能只用清水洗,一定要用洗手乳或肥皂,因為這與病毒本身結構有關係,而且至少要洗20秒,雙手才會真的乾淨。

日期:2022-05-18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384狂燒17縣市!居家照護啟動「電子圍籬」 廢實聯制?這款APP被陳時中點名:有機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五(4/8)公布新增384例本土確診及123例境外移入。面對狂燒的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確診居家照護原則,其中「同戶最多5人」但有3種人不適用,且民眾若是出現4徵兆,一定要快打119就醫或通報1922。不過日前一句「清零不可能,與病毒共存」掀起不小輿論,認為實聯制及量體溫是否該廢除?陳時中在記者會中,點名一款已有600多萬人下載的APP,認為「非常有希望」取代實聯制。

日期:2022-04-08

未來,一直在進步

下一步研發方向:「抗病毒」機能紡織 安全長效抗菌消臭纖維 完美突破技術瓶頸

防疫期間,戴口罩與勤洗手已成全民運動,但你可能不知道,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細菌與病毒,也會附在衣物上被悄悄帶回家!面對防護與保健用抗菌消臭產品需求增加,紡織所開發出領先國際的「安全長效抗菌消臭纖維」,可抑制對人體有害細菌滋生於衣物上,促使傳統化纖產業從常規產品升級,鞏固台灣機能性纖維及紡織品在國際上的研發與生產重鎮地位。

日期:2022-03-21

未來,一直在進步

一場新材料研發計劃 如何在未來掀起革命? 太陽能板、輕軌列車、紡織全有「它」的身影 

台灣向來以工業大國自居,舉凡電子、光電、紡織、鞋業、汽車工業及建築等,都是我國的強勢產業,但是,民眾往往看到「成品」,在這些領域中所用的「材料」,卻猶如一個小螺絲釘,雖然構築出一項成品最基礎的部分,卻不是以主角姿態登場,反而是最重要的關鍵配角。

日期:2022-03-08

職場生活

吃年菜 聽故事

過年圍爐,闔家團圓吃好料,滿桌的年菜,道道山珍海味,蘊藏有吉祥寓意在裡面。流傳百年的經典佳餚傳香多代,從魚肉鮮蔬到名湯,自食材、作法到代表的意義都有典故傳頌,跟著教授、學者、主廚引路,吃一口珍饈,添一分年味。

日期: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