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74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職場生活

半百人生 心血管、新陳代謝⋯亮紅燈 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 健檢項目不漏看

健康檢查就是健康的保證!然而,何時該做檢查?又該做什麼樣的檢查?若有預算考量,國健署的免費成人健檢與四癌篩檢,究竟可不可行?

日期:2024-06-05

職場生活

有沒有糖尿病,看腳先知道?雙腳麻、像螞蟻在爬...5大症狀牢記!「這時間」散步15分鐘有效控糖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國民健康署指出,每年有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萬人數持續增加。此外,國健署2022年公布調查,台灣19歲以上成人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每四人就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相當於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面臨高血糖問題,「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中。」避免罹患糖尿病,民眾除了日常飲食要控制健康之外,也要定期檢查,有哪些症狀出現就要小心?

日期:2024-05-29

職場生活

「保師傅」66歲離世...愛妻王瑞瑤泣:等81天才共眠一夜「高興一下就失去他了」,心臟震顫為何致命?

美食家王瑞瑤與名廚丈夫「保師傅」曾秀保感情甚篤,未料週日(5/26)突傳出曾秀保病逝消息,讓不少粉絲大感震驚,而王瑞瑤也在臉書證實噩耗,表示保師傅因「心室震顫」病逝,悲痛向摯愛喊話:「來生一定要繼續在一起!」

日期:2024-05-29

職場生活

從零開始研發、試驗、製造 為腸病毒大流行備戰 憑首支純台產疫苗 安特羅要向東協敲門

第一支從研發到臨床試驗、生產製造,全由國人自製的腸病毒疫苗,於去年取得新藥核准。安特羅採疫苗與試劑並進的策略,將前進東南亞市場。

日期:2024-05-15

職場生活

10年來PM2.5下降,肺癌、中風等4慢性病死亡率跟著降!國衛院:濃度減至12.5效益最大

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台灣空污與健康研究成果,從10年數據發現,全台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下降10.23μg/m3(微克/立方公尺),從2007年的31.7μg/m3,降至2017年的21.47μg/m3。另外,可歸因於PM2.5的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死亡比率也下降,下降4.26%至7.31個百分點。考量心血管疾病的減量健康成本效益分析,國衛院表示,若PM2.5年平均濃度調降至12.5 μg/m3,則減量成本的最大效益可與PM2.5可歸因心肺代謝疾病的疾病損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達到權衡。

日期:2024-05-14

職場生活

每天喝2杯手搖飲,她竟昏倒送醫插管,原來是「這病」惹的禍…醫警告:重則洗腎,甚至休克死亡

一名女性每天至少喝2至3杯手搖飲,但並不曉得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某天在家突然昏倒,送到急診發現是「高滲透壓高血糖症」。病人因為意識不清、緊急插管,經過治療才順利好轉。醫師指出,血糖過高造成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的病程,通常緩慢且不易察覺,病人常在意識發生嚴重障礙時才被發現。若不即時處裡,輕則昏迷,嚴重甚至會休克、死亡。

日期:2024-05-09

產業時事

從保養品到新藥,艾萬霖創辦人林奏延推動台灣外泌體技術走向國際,創辦台灣第一家外泌體新藥開發公司,人類外泌體保養品上市,第一也是唯一,超越韓國大廠

艾萬霖生技是台灣第一家外泌體(Exosome)新藥開發公司,在公司新藥開發尚處於前臨床試驗階段下,率先推出外泌體保養品系列產品,這也是目前台灣唯一合法的人類來源外泌體保養品,展現創新突破的精神。

日期:2024-05-02

職場生活

一張圖測有無黃斑部病變!「視力殺手」失明率5成,4狀況快就醫...常吃哪些食物能延緩眼睛老化?

眼睛是靈魂之窗,若罹患素有「視力殺手」之稱的黃斑部病變,只能減緩不能恢復,甚至患者有50%機率恐失明。像是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先前在立院質詢時自述有黃斑部病變,所以看不太到發言倒數時間燈。醫師指出,黃斑部病變好發於台灣65歲以上族群,盛行率約為10%。至於如何知道黃斑部出現問題?日常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來自我檢測,若發現線條呈扭曲、模糊、有黑影或缺損狀況,就極有可能罹病,應盡速就醫治療。

日期:2024-04-22

職場生活

精準醫療+個別化調理 收事半功倍之效 乳癌治療好辛苦? 中西醫整合有解

衛福部統計,乳癌因國人生活西化而發生率提升,但治療也逐年進步。近年中西醫整合抗癌意識抬頭,患者希望能無痛抗癌,中西醫共治更能提升療效及生活品質,但須有正確觀念。

日期:2024-04-17

產業時事

「為生者權,為死者言」 台解剖率卻低於美、日 家屬可拒絕解剖? 查明死因助公衛防治

親屬死後究竟解剖或不解剖?民眾做決定前,應該先破除錯誤觀念。事實上,解剖有助法醫判斷死者死亡原因,還能提醒生者預防下個類似或相同的死亡發生,貢獻公衛研究。

日期: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