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交通運輸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交通運輸共有368項結果
政治社會

組織、法規帶來的窘境 讓資安即國安難落實 資安風暴救火隊數發部 為何失靈了

去年剛成立的數發部,在這一連串資安風暴中,原被期待扮演「救火」角色,如今卻淪為「專業諮詢幕僚」,究竟問題出在哪?

日期:2023-03-22

政治社會

ESG永續台灣高峰會》承擔國際減碳責任、打造節電新文化!台北市8面向打造0-100歲宜居城市

迎戰零碳時代,ESG永續台灣第三屆國際高峰會今(21)日登場,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宣示台北市與國際同步追求淨零排放。去年6月,台北市領先全國通過《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率先將淨零排入法,未來將從除碳、創綠、節電、綠運、減廢、增匯、調適與永續8大面向展開,攜手市民善盡公民義務,勇於承擔國際減碳責任,將台北市打造成0~100歲宜居低碳城市,開啟與地球共好新篇章。

日期:2023-03-21

全台防疫報導

等了800多天,室內今起免戴口罩!公共運輸、醫院…只剩這8類場所需配戴,3張表一次弄懂

等了800多天,台灣自週一(2/20)起室內不用戴口罩了!除了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全面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由民眾自主決定。不過校園防疫規定未同時放寬,要到3/6才會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百貨業者遠東SOGO即搶先宣布,配合指揮中心放寬室內配戴口罩之規定,2/20起放寬百貨室內口罩配戴政策,消費者來店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但公司餐飲部門人員依規定配戴口罩,第一線服務同仁仍建議持續配戴口罩。而民眾關心的確診者隔離及傳染病改類等放寬措施,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由於確診隔離調整為0+N,會牽涉到給付調整等跨部會協調,3月比較有可能實施,傳染病改類則是最後的措施。王必勝2/18視察台中市次世代疫苗快打站時表示,口罩令循序鬆綁,目前追加劑涵蓋率僅2成多,加上感染後自然產生免疫力約6成,盼能達到8成目標,未來也建議民眾1年打1劑,提升保護力。另外,北市從2/20起,50歲以上接種任一「追加劑」就送500元禮券,新北2/15起65歲以上長者不限劑次也送禮券。

日期:2023-02-20

產業趨勢觀察

存股助理第289期︱通膨數字不理想,債券ETF帳面虧損怎麼辦?

最近美國公布的通膨數字不理想,導致我們追蹤的美債ETF價格有較大的拉回幅度,如果有投資的話,訂閱戶的美債ETF部分應該已經出現帳面虧損。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狀況?

日期:2023-02-17

全台防疫報導

2/20室內免戴口罩,人多的地方能不戴?QA一次看懂!何時全面解封,專家建議:先做好2件事

繼去年底戶外口罩解禁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宣布,考量四大面向決定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除了「醫療照護機構」與「公共運輸場域」仍強制戴口罩外,多數室內場所自2/20起解禁,可由民眾「自主決定」佩戴。校園部分,則要等到3/6才會放寬規定。針對口罩令鬆綁,不少專家提出意見。新光醫院副院長、公衛專家洪子仁表示,長者確診後重症風險仍相當高,因此口罩令的放寬,絕對不是代表民眾一定要放棄口罩防疫,「只要自己覺得不安心,不放心還是應該戴上」。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認為,以目前台灣疫情與各項條件來看,室內口罩鬆綁是合理的作法;但他仍提醒民眾,至今疫情還未過去,所以建議口罩能戴還是盡量戴,疫苗也盡量接種,因為除了新冠肺炎持續流行外,流感、腸病毒等仍虎視眈眈。《今周刊》整理了關於室內口罩鬆綁QA,讓您一次了解:

日期:2023-02-10

國際總經

打蛇打七寸 戰爭財源遭27國聯手制裁 歐洲戒斷俄能源 普丁更要拉攏習近平

普丁只用五十個禮拜,就摧毀了耗費五十年才建立的對歐洲能源出口產業。如今歐盟反手制裁俄羅斯能源出口,直接摧毀普丁的戰爭財庫。

日期:2023-02-08

國際總經

「留中國應是死路一條」!台商返台確診「大白肺」保住命,肺纖維化難逆轉:管子拔不掉恐續臥床

農曆春節結束,早前中國官方直言春運人流高峰與疫情高峰重疊,是近年來春運情況最複雜的一次。北市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一名台商返台後確診,卻未第一時間就醫,拖了好幾天才照X光,沒想到變成「大白肺」,目前插管病危,連抗病毒藥物也壓不住,讓他直言「留在中國應該是死路一條」。蘇一峰週六臉書再發文表示,這位台商「大白肺」情況雖然緊急插管治療救回一命,「可是管子拔不掉,氣切癱瘓在床,患者不僅肺部纖維化,甚至有呼吸衰竭的情況,必須靠呼吸器才能維持生命」。(原文刊載於2023/1/7,更新時間為2023/2/4)

日期:2023-02-04

科技

BMW「秒變色概念車」關鍵技術來自台灣!CES 2023落幕,4大熱門趨勢一次看

2023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 2023)於美西時間1月8日正式落幕,共有超過3200間企業參展,其中包含1000家新創,展出主題包括交通運輸、數位健康、Web3及元宇宙、永續發展等創新科技應用,參與者超過11.5萬人,是2020年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科技盛事。

日期:2023-01-10

聰明理財

月薪破9萬元,生活還是很苦!他犯3個致命理財錯誤 一家三口每天吃泡麵度日

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2021年勞工平均總薪資為67萬元,卻有高達68.31%受僱員工根本未達平均,比例創下歷年新高。但有些人即使錢賺的多,還是覺得自己窮,日前有位人夫在知名的網路論壇上分享,自己不用負擔房貸,月薪9.2萬元,年薪也破110萬元,但一家三口卻仍過著苦日子,直言「現在每月吃土過日,只能吃白粥肉鬆或泡麵度日」,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原文刊載於2019/7/29,更新時間為2022/12/30)

日期:2022-12-30

傳產

儲值卡龍頭悠遊卡上興櫃 壯大資本攻電子支付

儲值卡龍頭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6035,以下簡稱悠遊卡公司)預計將於112年1月3日登錄興櫃,提出予券商認購價為50元。悠遊卡公司實收資本額新臺幣7億元,儲值卡發行量、消費卡數和消費金額均稱霸儲值卡(原電子票證)市場,近年積極發展電子支付、跨境消費等業務,成為推升未來營收成長的新動能。

日期: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