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北榮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北榮共有397項結果
健康

高中讀建中,大學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的志願也上不了...洪惠風:「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2-20

退休

「沒有臥床餘生,很感恩」畢業62年的國小同學會...劉秀枝醫師:退休16年裡我學到的4件事

最近接連有2位同事屆齡退休,回想起我當年擔任科主任時,兩位都還是住院醫師,這才猛然警覺到自己已退休16年,剛好是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年數。我不禁思索:在這漫長又覺得像轉眼而過的16年「社會大學」中,除了持續寫兩個專欄文章,希望作為醫病溝通的橋梁之外,75歲的我還學到了什麼?

日期:2023-12-20

健康

無需論資排輩,每一位感管同仁都是抗疫英雄

小兒科有很多感染性疾病,我在台大醫院受訓時就接觸到很多感染性疾病,算是最粗淺的啟蒙。當時觀念和技術都還很有限,我常開玩笑對學生說:等檢驗報告,還不如我憑經驗猜的更準。直到微生物專家楊定一來到馬偕醫院,打破了我的自信,他憑一人之力帶動了馬偕感染科的進步,雖然我們成了莫逆之交,但始終不知道他離開美國後為何選擇了馬偕醫院,可我至今還很感謝他的選擇。

日期:2023-12-19

退休

59歲提早退休時,榮總長官還猜我會無聊到想回去上班...劉秀枝醫師聊老後:別讓自己只有同事卻沒朋友

16年前當我從臺北榮總退休時,曾有位醫師長官說:「給她一個月的時間,保證她會無聊到要求回來上班的。」我在心裡嘀咕著:「是嗎?」

日期:2023-12-13

退休

曾認為老有所備,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該無虞...75歲醫師感嘆:看著親友現況就不敢斷言「錢夠用」

一向以為自己老有所備,因為個性獨立、生活簡單,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無虞。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看發生在身邊親友的現況,就不敢斷言了。

日期:2023-12-07

健康

臨床、研究兩頭燒 陳亮恭開拓「全人照護台灣模式」 指路高齡醫學 他三度獲選全球前2%學者

今年度的「全球前二%頂尖科學家」,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三連霸國內「臨床醫學第一」,進入高齡醫學領域近十八年的他,盼讓長者歲月靜好,是他持續研究不懈的原動力。

日期:2023-12-06

科技

慧誠智醫揪出醫院管理痛點 榮總、馬偕、奇美⋯都是客戶 通吃人寵醫療商機 台灣小新創攻全球11國

慧誠智醫團隊長時間在醫院蹲點,找到手術室、病房、用藥等管理問題,靠著自研系統替醫院解決痛點,打進台灣、泰國、日本等十一國醫療市場。這家年僅七歲的新創,究竟有何本事?

日期:2023-12-06

健康

19歲到96歲都有患病機率 防治勿陷年齡迷思 乳癌檢測勿怠慢 提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有乳房就有罹患乳癌的可能,且不分性別! 乳癌好發年齡雖以四十五歲至六十九歲居多,但臨床上,卻也不乏七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族群。如何透過健檢做好乳癌防治?

日期:2023-11-29

科技

連加恩加入宏碁集團!9月從高端副總卸任 今接任宏碁智醫董事長

宏碁集團旗下的興櫃公司宏碁智醫(6857)宣布,於周五(11/27)日召開的董事會推舉連加恩醫師接任董事長。宏碁智醫將借助他在醫療產業的專業及全球化視野,帶領宏碁智醫在智慧醫療與預防醫學領域,持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1-24

健康

「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離世,享壽70歲,一生奉獻小腦萎縮研究,病中仍掛念學術,單指打字完成專書

今周刊編按:國內神經醫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宋秉文11月1日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證實,「宋秉文醫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據了解,宋秉文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為該領域學術巨擘,即使在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表示,宋秉文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即便在人生最後這3年身體不舒服,仍致力編纂專書,用一根手指,一字一字打出來。

日期: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