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環球時報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環球時報共有132項結果
國際總經

阿富汗28兆台幣商機的誘惑! 中國快速擁抱塔利班 是看上「乞丐腳下的黃金」? 他說大家把北京想得太簡單了

距今整整三周前的7月28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天津會見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巴拉達(Abdul Ghani Baradar)為首的塔利班高層代表團。根據中國外交部會後聲明,巴拉達希望中國「更多參與阿國和平重建進程,在未來重建和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塔利班「也將為營造適宜的投資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不到三周,阿富汗風雲變天,塔利班勢力15日攻進首都喀布爾、進佔總統府,並宣告「戰爭結束」,等於控制了全國。外界開始揣測,北京三周前就會見塔利班高層,是否早就看上價值估計1兆美元(約28兆台幣)、阿富汗地下蘊藏的豐富礦產及稀土資源,想先拉攏阿國新主人。但鑽研中國對外關係的英美學者指出,美國發生911事件後,中國就開始警覺塔利班崛起對於新疆的安全威脅,而且過去十年來中國多家國有企業大張旗鼓,跟當時阿富汗政府敲定開採銅礦及油田,最後不是阿富汗翻臉不認人,就是以爛尾收場。因此,中國立馬擁抱塔利班,是否著眼未來的龐大資源開採商機,目前還是一個大問號。

日期:2021-08-18

國際總經

滴滴出行6/30風光上市 不到1周遭中國監管!老謝:市場早有預兆

這幾天美國所有財經新聞頻道大幅報導滴滴出行的消息,DIDI從遞件申請上市,到正式掛牌,只花了廿天,創下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快的紀錄,華爾街大亨都把滴滴當成肥羊,準備享受一頓大餐。為了為滴滴造勢,股票還沒有上市,MSCI明晟指數立即表示,6月30日掛牌後,立即將滴滴列入中國全股票指數行列;富時羅素全球指數也宣布從7月8日起納入滴滴。就像黃袍加身一般,所有榮耀都在滴滴身上,大家都想在這檔繼阿里巴巴之後,在這檔近8年來最大宗IPO大賺一票,沒想到,不到3天,中共中央出來潑冷水,滴滴的未來也充滿變數。

日期:2021-07-07

國際總經

拜登對中國,比川普更有狠招!佈局盟邦聯合陣線,持續打壓華為、中興,擴大美國投資中企黑名單

「我們是美國,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無法一起做到的!」美國時間7月4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南草坪舉辦的國慶日園遊會上,用這段話,為將近15分鐘的致詞作結。

日期:2021-07-07

國際總經

滴滴IPO捅出中國監管大問題

中國滴滴出行日前在美國紐約證交所風光IPO,不料,兩日後股價卻下挫逾5%,這似乎是一種哨前警告,政府當局也採行相當手段,嚴守國企對大數據資料庫的應用。

日期:2021-07-07

國際總經

拜登對中國,比川普更有狠招!佈局盟邦聯合陣線,持續打壓華為、中興,擴大美國投資中企黑名單

「我們是美國,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無法一起做到的!」美國時間7月4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南草坪舉辦的國慶日園遊會上,用這段話,為將近15分鐘的致詞作結。

日期:2021-07-07

國際總經

拜登對中國,比川普更有狠招!佈局盟邦聯合陣線,持續打壓華為、中興,擴大美國投資中企黑名單

過去的從政經歷,讓部分人擔心美國在他的領導下,難以遏止中國稱霸的野心。就連中國,也一度期待在他就任後,打開「希望之窗」。但這位78歲的老練政治動物,不僅沒有推翻前任留下的抗中基礎,反倒在一些旁人未必能留意到的細節裡下功夫,強化圍堵中國的力度。雖然沒有火爆的語言與戲劇化的動作,但拜登要用他設定的新規則,拉開美國領先的距離。

日期:2021-07-07

國際總經

除了捐贈台灣2萬劑疫苗 立陶宛還做了這2件事 讓中國怒嗆:圖謀不會得逞!

6月22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預計於9月底前運抵台灣。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上寫道,他很自豪,能和台灣人民團結一致,對抗疫情,「熱愛自由的人,應該互相關照。」不過,上述情況,立刻觸動中國敏感神經,也讓立陶宛和中國之間的新仇舊恨浮上檯面。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評論直言,立陶宛一系列挑釁行為,幾乎觸碰了中國所有紅線,恐讓自己「沒有出路」。

日期:2021-06-24

台股

特斯拉失寵丟王座!中國靠一台3萬人民幣電動車 重演山寨大軍模式?

根據《財訊》報導,特斯拉Model 3中國電動車之王的寶座,只坐了1年,就讓給售價只有3萬人民幣的電動車宏光Mini;令人好奇的是,今年特斯拉和中國政府的衝突,會不會重演當年摩托羅拉讓位給山寨機的戲碼?

日期:2021-06-08

國際總經

除了捐贈75萬劑疫苗 美國還打算找台灣談「這件事」 可能會讓中國更火大

本月6日,3名美國聯邦參議員搭乘美國軍機「旋風訪台」,並宣布,將捐贈台灣75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對於疫情日益嚴峻的台灣來說,不啻為一場及時雨。

日期:2021-06-08

政治社會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