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益生菌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益生菌共有198項結果
健康

不知不覺慢性中毒,台灣人日常「藏5毒」恐罹癌!科技海綿不能洗碗?醫示警:2容器也別裝熱食

為什麼沒抽菸喝酒還會得肺腺癌?為什麼喝咖啡肝腎功能竟然一直衰退?為什麼一睡覺就鼻塞嚴重?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疑問?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和「慢性中毒」有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說,台灣人生活中常見5種毒,分別是吸入毒、黴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與容器毒及經皮毒,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但慢性中毒往往因為無自覺的習慣,導致不知不覺每天在中毒;就算年輕時肝腎功能較好,症狀不明顯,但長久下來,輕則傷肝、腎、心、大腦、骨髓和免疫系統,重則癌症。

日期:2023-10-05

健康

補充益生菌真的有效? PapaOligo 「不只是單純補充外來菌」的體內保養新思維!

近年全球健康意識抬頭,大眾也意識到攝取益生菌會對腸道微環境較為好得影響,但壞菌無處不在,大把健康預算花在例如益生菌的補充,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嗎?!PapaOligo糖老爹,一輩子專注健康製糖的實踐家,想告訴大家,與人體一起的好菌們,也需要呷甜甜,填飽肚子才能強健的上戰場。

日期:2023-09-21

金融

「我家燕窩沒法一口氣喝掉」霸氣總裁辜仲立化身最強品管,對仲安家要求之高「就像一打籃球就打NBA」

有將近1年沒有在媒體前現身的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週四(9/14)化身自家旗下品牌「仲安家(JOIN HOME)」產品代言人,在鏡頭前開喝自家燕窩「品燕窩」,同時也分享每天都要吃的總裁營養品清單。

日期:2023-09-14

科技

軟體  從中央政策、市民煩惱到公仔顏色 程曦千人軍團都能答 AI客服王一次搞定27種業態

(今周刊1394)程曦資訊共有超過一千名正式員工,面對二十七種業態,不但要盡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要兼顧服務的態度、溫度與準度,「客服王」的稱號一點也不為過。

日期:2023-09-06

健康

開學擔憂孩童群聚,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打造孩童良好消化道環境,益生菌成健康首要關鍵!

隨著暑假結束,孩子回歸校園生活,家長們對孩子健康格外關注。到學校接觸多變的環境,往往容易引發健康問題。若再加上孩子偏食、外食等習慣,更容易惡化,而消化道環境將成為健康關鍵,如何維持消化道環境,助孩子應對各種環境挑戰?

日期:2023-09-01

健康

「難道我胖20年了…」御飯糰加熱吃、比直接吃容易胖?營養師認證:差別全因爲「它」

夏天不少人為了減熱量瘦身,偶爾會選擇去買御飯糰當午餐簡單吃,但有一名網友在臉書上提到,自己買了御飯糰要去加熱時,同事跟他說:不要加熱啦,這樣吃比較胖!讓網友超訝異,難道自己已經吃胖20年了?他的提問,在網路貼文下方引發熱議。

日期:2023-08-06

生活消費

2023父親節精選6大實用精選保健補品,常保爸爸健康活力!

還在苦惱父親節要給父親甚麼樣的禮物?當然要選擇一份能讓爸爸長長久久健康的禮物。我們都知道,爸爸們常常是家裡的支柱,他們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總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一年一度父親節即將到來,希望能夠回報天下爸爸,精選6種實用精選禮品,給爸爸最頂級的關愛禮!

日期:2023-07-25

美食旅遊

花漾女孩看世界》他們不需要工作賺錢、靠漿果野味填飽肚,還擁有地球上「最多樣化腸道微生物」

近距離一睹非洲動物大遷徙奇景是許多人畢生的夢想,但鮮少人知道,非洲除了動物,有一群人類也會「遷徙」,在21世紀的今天,他們遠離現代化生活,沒手機、沒網路,更沒有穩定的水、電、傢俱,甚至連日常伙食都靠狩獵、採集野菜果腹。可是這裡沒鬧饑荒,沒營養不良,更讓英國的遺傳流行病學教授拜師學藝,參考他們怎麼吃才能擁有更多樣化的腸道微生物。

日期:2023-07-04

科技

晟德進軍國際益生菌市場 子公司豐華生技攜手韓廠跨大步

【2023年6月28日,台北訊】晟德集團(4123)轉投資之益生菌大廠豐華生技27日宣布與韓國保健食品公司Nutrione等四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MOU),旨在開發新型功能益生菌素材。參與本次戰略合作的公司包含韓國保健品產業鏈中的樂天集團子公司Bigsomebio、專業原料製造商Neo Cremar 及韓國OEM/ODM公司Cosmax NBT。本次合作不只商業合作,還包括臨床學術和行銷策略計劃,為益生菌大健康領域開創新的里程碑。

日期:2023-06-28

健康

10大癌症殺手》為何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貧血也是腸癌前兆!名醫提醒:3大症狀是警訊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