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開學擔憂孩童群聚,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打造孩童良好消化道環境,益生菌成健康首要關鍵!

開學擔憂孩童群聚,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打造孩童良好消化道環境,益生菌成健康首要關鍵!
來自丹麥的125年益生菌專家「比樂多BIFOLACTO」,專為不同階段孩童設計的益生菌。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健康

2023-09-01 17:45

隨著暑假結束,孩子回歸校園生活,家長們對孩子健康格外關注。到學校接觸多變的環境,往往容易引發健康問題。若再加上孩子偏食、外食等習慣,更容易惡化,而消化道環境將成為健康關鍵,如何維持消化道環境,助孩子應對各種環境挑戰?

提升孩童健康:何時可考慮益生菌補充?

 

消化道本身除了具有消化的功能以外,研究發現消化道微環境好菌大於壞菌時,可助生理機能更加健全,不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此時,補充益生菌會是成人與孩子維護良好消化道環境的方式之一。

 

小兒科林智葳醫師分享經驗,遇到孩子以下情況,是可考慮搭配補充益生菌:「1. 孩童長期嚴重偏食或挑食:只吃單一類別的食物又不愛吃蔬菜的孩子,體內攝取膳食纖維過少,通常消化道狀況不佳。2. 家長及孩童為外食族:外食大多易高油脂、高熱量與糖份,將助於消化道壞菌滋長。3. 於抗生素治療的情況:因抗生素療程會影響消化道菌相平衡,此時搭配益生菌,將助於消化道微環境建立。4.季節交替,容易受影響的體質。」林醫師也提醒,益生菌並非萬靈丹,也不是補充愈多愈好,仍需視個別情況來因應。

 

複雜不一定更好:使用年齡不同,益生菌選擇也需適時調整

 

目前研究中,有數百種的細菌種類,而廣泛運用作為益生菌的菌種,為三大類: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俗稱A菌)、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a;俗稱B菌)及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俗稱LGG菌)。林醫師建議:「對多樣的菌種,可先查看有無權威認證,如美國GRAS證或歐盟QPS認證」,研究資料豐富,也具較高安全性。補充的菌種也不是越複雜越好,因過多的菌種可能在體內競爭,反而失去意義。

 

挑選最適合的益生菌:成分、製造商信譽、活菌數與劑型均值得關注

 

林醫師整理挑選益生菌,幾項要點:

 

  1. 愈少人工,愈多天然:盡量避開人工甜味劑、香料或色素,人工成分食用過多將影響孩童學習和專注力,有本末倒置的狀況。建議挑選成分中使用天然糖醇,或天然來源香料者。
  2. 具公信力的製造廠商:目前全球較頂尖的益生菌製造商來自美國和丹麥,歷史悠久且具有製造認證及國際公信力,產品品質經得起考驗。
  3. 留意活菌數:父母選擇時可以參考產品是保證出廠活菌數或效期內開封食用的活菌數,兩者略有差異。「保證出廠活菌數」為產品剛出產的保證活菌數;「保證效期內開封食用的活菌數」,即為每包的活菌數更有品質保障,後者會是較理想的選擇。
  4. 對應不同年齡層,選擇適當的菌量補充:益生菌的活菌數補充量建議,應隨不同年齡層調整,一般而言,新生兒益生菌活菌數食用建議每日約十億,十二歲以下約五十億,成人約一百億的菌數。消化道的菌相叢需要平衡,仍要有一定的壞菌比例,得以使身體因應壞菌而反應,因此,益生菌的補充不是愈多愈好,應隨不同年齡層選擇適當的益生菌量。
  5. 適合孩童的食用劑型:益生菌產品劑型,目前最主流常見為粉包、膠囊劑型,父母須留意小孩食用時吞嚥情況,避免噎食嗆咳,建議可選擇「即溶性質」的粉包,市面上已有專利即溶技術製成的益生菌,不僅孩童食用上便利,安全性較高。

 

小兒專科醫師林智威醫師:益生菌的補充根據使用年齡不同,應適時搭配、調整。

 

現今孩童長期吃加工或精緻的食物,導致營養攝取易不均衡,消化道菌叢普遍偏向壞菌較多狀態。來自丹麥的125年益生菌專家比樂多BIFOLACTO,專為不同階段孩童設計益生菌,比樂多50億兒童益生菌粉及10億寶貝益生菌滴液,具多項國際品質及菌株安全性認證,採用Deerland獨特菌株乳雙歧桿菌BIFOLAC®12、嗜酸乳桿菌BIFOLAC®5及乳雙歧桿菌HN019,保證效期內活菌數。無添加人工甜味劑、香料及色素,世界即溶專利技術,入口即溶,幫助呵護家中寶貝的健康!

延伸閱讀

張忠謀曾自豪「半夜叫員工加班,他們的太太不會反對」...如今年薪300萬也留不住人!紐時揭台積電人才困境

2023-05-12

蘇聯輸掉冷戰,竟跟張忠謀有關?值得習近平心驚的前車之鑑:為何晶片製造抄襲是沒用的

2023-02-24

張忠謀台積電創業小故事》某吝嗇企業家拒絕出資,行政院長打給他「過去20年政府對你很好,現在該回報了」

2023-03-03

一株咖啡樹,改變了他與國姓鄉

2019-09-18

那年921地震他8歲,差點被壓死…「遇到地震仍會怕,但沒想過搬家」:這裡就是我從小到大的家

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