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肝癌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肝癌共有389項結果
健康

半百人生 心血管、新陳代謝⋯亮紅燈 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 健檢項目不漏看

健康檢查就是健康的保證!然而,何時該做檢查?又該做什麼樣的檢查?若有預算考量,國健署的免費成人健檢與四癌篩檢,究竟可不可行?

日期:2024-06-05

健康

肺部好多黑點,若肺腺癌3個月就掛了…謝金河肺癌篩檢驚魂記!台大權威解析如何自救:免年花百萬抗癌

「有一次有個朋友叫我去照256切,一照以後發現肺部有很多黑點,主治醫師跟我說,如果這個有癌細胞,3個月就掛了,我那時候一聽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最新一集《數字台灣》節目中,分享過去做肺部檢查的驚悚經驗。所幸,後續醫生發現,這些黑點僅代表他早期可能有曾有肺結核病等肺病,導致肺部有結節;但在發生此事件後,謝金河每1、2年就會定期進行檢查。本集節目邀請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分享肺腺癌發生原因以及如何早期篩檢、治療方式。梁永煌表示,《今周刊》在2017年8月5日出刊的封面命題為「最要命的新國病──肺癌」,「我會開始關心這個新國病,是因為有個偶然的機會認識陳主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陳主任說臺灣癌症死亡人數最多的就是肺癌,有新國病的架式」。

日期:2024-06-03

政治社會

台灣光罩CEO吳國精辭世享壽74歲,曾贈妻2.4億股票…確診膽管癌僅1個月,「隱藏版癌王」症狀有哪些

台灣半導體業發展的先驅者之一、台灣光罩(2338)執行長吳國精驚傳辭世,享壽74歲。據了解,吳國精向來重視養生,今年4月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才得知罹患膽管癌,得知病情才1個月就驟逝。對此,台灣光罩週六(5/18)發布重訊表示,接獲家屬通知執行長吳國精辭世。由於吳國精行事低調又重視養生,離世消息讓業界人士都感到很意外。被稱為「隱藏版癌王」的膽管癌症狀不明顯,大部分出現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症狀不明顯,有時只出現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不特定症狀,不太容易及早發現。

日期:2024-05-19

健康

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 西醫治療外有解法? 抗肝癌 巧用中醫助攻存活率

根據衛福部二○二二年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肝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影響國人健康甚巨。肝是沉默的器官,肝癌早期沒有症狀,當出現明顯不適時,早已是中晚期,讓治療變得棘手。

日期:2024-05-15

健康

翻轉慢性病之島,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邱瀚模醫師:減少罹癌、不健康餘命,這樣做才有效

欣逢台灣第一位具有醫師背景的總統——賴清德先生當選,醫界對於『健康台灣』充滿了期待。願,新團隊在面對未來醫療的挑戰時,科學治國將是彼此的共同語言。

日期:2024-05-10

健康

2024人資長論壇/員工健康是最大資產!肺癌是吸進來的…台大權威醫陳晉興:定期做LDCT可多活3年

企業要永續發展、人盡其才,就要為員工積蓄安心的未來,投資員工的身心健康、落實退休理財,才能在ESG時代留心留才。今周刊在今(5/8)日舉辦「2024人資長論壇-ESG人才永續高峰會」,集結台大醫院肺癌治療權威陳晉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等11位各界名家,分別就健康管理、退休規劃、教育訓練、員工福利等四大策略進行專講。

日期:2024-05-08

健康

女性癌症防護指南:定期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近來國外專家開始深入探討,為何年輕的癌症患者數有增加趨勢,其實癌症不是絕症,不只要平時多留意,就有機會即早治療。

日期:2024-05-08

科技

新藥股共信將上櫃,靠肺癌新藥營收暴增16倍!兩位創辦人皆非藥界出身,如何被中國防疫專家鍾南山看中?

今年6月即將掛牌上櫃的新藥公司共信,靠著獨特的腫瘤消融新藥,已在中國取得銷售實績。創始團隊逾30年的研發路,是如何一步步取得醫師認可,並從中國逐步往東南亞與美國布局?

日期:2024-05-08

政治社會

高階醫材僅限醫院 「一刀切」不利離島偏鄉醫療 診所禁設斷層儀器 安全規範無虞能鬆綁?

檢查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高階醫療儀器,衛福部規定只能設在醫院,變相加劇了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若診所、健檢中心能符合專業與安全規範,這項以醫療機構層級「一刀切」的限制,是否有鬆綁空間?

日期:2024-04-10

科技

「只要你創業我馬上投資你5億!」三鼎生技董座歐耿良:當時我心想,他要不是騙子,就是家裡開銀行

他不僅是臺北醫學大學最年輕的院長,也是臺灣第一位非醫學背景出身的牙醫學院院長;同時將工程背景與醫學跨域整合,於2006年成功開發出臺灣第一支人工牙根品牌;也是醫學大學第一位榮獲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得主。在北醫大,時任主任的歐耿良帶領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生醫器材研發轉譯,包括3D生物列印,建立完整的生醫器材及生物性3D列印系統。這一項技術,讓歐耿良締造全國生技類最高金額技術授權案、國科會投資報酬率最高技轉案,也成為臺灣第一家從學界衍生的生物3D列印新創公司董事長。 跨足學界和業界的歐耿良,在學術研究、研發與技轉上的殊榮不勝枚舉,但坐在汐止科學園區、帷幕大樓辦公室內的他,談及創業過程,卻好似在講別人的故事般輕鬆,甚至淡然的說:「第一名或最年輕,對我來說那一頁已翻過去,已成歷史。」

日期: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