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醫療機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醫療機構共有330項結果
生活消費

病危女嗆「活著出院告醫師」,他嘆:救人一命卻收傳票...從活菩薩到罪犯,台灣為何被告率世界第一

醫護人才逐漸流失,人力缺口也讓醫護負擔越來越重,醫療糾紛事件更是屢見不鮮。其實台灣醫師已成為「犯罪率」極高的高風險行業,為什麼台灣醫師犯罪率特別高?因為技術、醫療品質特別差?還是另有原因?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一名病危女病患質疑主治醫師的判斷,揚言「若我活著出病房一定要告他」,甚至揚言聯絡媒體公開此事,讓蘇一峰無奈嘆:「醫護救人一命得到法院傳票一張」。

日期:2023-11-02

科技

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群 遠傳電信助攻新創拓展遠距醫療照護商機

挾資通訊與醫療照護產業優勢,加上軟體新創活水助攻,智慧醫療與遠距照護是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其潛力被譽為下一座護國神山群。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顯示 2030年全球智慧醫療產值逼近4千億美元,遠傳電信超前部署國家戰略級產業,結合旗下「大、人、物」優勢,除了是全台第一推動 5G 遠距診療服務場域,今年也透過遠傳新創加速器招募創智生物科技、亞大基因科技與世大福智科技,加速實現智慧醫療的無限可能。

日期:2023-10-25

科技

長庚醫學週聚焦精準醫療 22國外重量級專家學者參與

今年長庚醫學週在10月21、22日順利舉辦,主題為「長庚醫學新視野」,強調傳承、精準及創新。共邀22位國外重量級的專家學者參與,分別來自歐洲、美國及亞太地區,此外,亦有國內多位不同醫院與研究單位的專家共同參與。

日期:2023-10-23

理財

醫師妻子退休金都準備好了,卻死於淋巴癌只留下3千多萬...闕又上: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是健康

離開了每天在眼前晃動的事情,才有機會去留意自己的身與心,我覺得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之一,就是健康。

日期:2023-10-05

政治社會

執業率僅六成、離職率創新高、大夜班一人顧30位病患 「三班護病比」入法 能解護理師荒?

護理師人力荒沉痾難解,疫情後更大爆出走潮,延燒影響到醫療量能,政府盼透過砸錢補助、三班護病比入法留才,但為何護理師質疑規畫不恰當?

日期:2023-10-04

政治社會

食藥署推動再生醫療立法 保障國民安全和權益!  吳秀梅:《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能明確規範藥品 有存在價值!

已進入立法院審議程序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簡稱「再生醫療雙法」,這是比照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的做法,能明確規範相關醫療技術和藥品,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立法若能順利通過方能保障國民安全。

日期:2023-09-28

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專區

二○二三年「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揭曉 AI理財時代 誰是最強財富守護者?

過去一年,是財富管理市場充滿挑戰的一年,如何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運用於各種金融場景,精準提供全方位方案,成為第十七屆「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日期:2023-09-13

政治社會

「巴氏量表」放寬3族群,失智症不用再去診間評估了!60萬辛苦家庭受惠、最快這時候上路

衛福部、勞動部昨日拍板,放寬3大類對象,不需經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僱看護移工,包括輕度失智症患者、使用長照服務滿6個月,並擴大特定身心障礙類別,初估有60萬家庭可受惠,最快本月即可上路。

日期:2023-09-13

健康

手扶梯有多髒?小心「3病菌」跟你回家…重症醫曝這地點比醫院、百貨更可怕,6招遠離病毒

編按:近期台灣疫情維穩,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再發出警告,全球多個地區的新冠疫情有上升趨勢,特別是隨著北半球冬季即將來臨,疫情可能升溫。面臨不斷變種的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科醫師黃軒分享,要特別小心手扶梯,人來人往最容易受到污染,3大微生物菌種常出現在手扶梯上,提醒6點預防。(原文刊載於2023/6/12,更新時間為2023/9/8)

日期:2023-09-08

國際總經

「醫藥反貪腐」運動力道猛 四百萬醫師自危 平民怨兼補財政 北京拿醫院開刀

心臟醫院器材主任涉及相當新台幣五十二億元回扣、乳癌名醫家裡搜出六.六億元財產⋯⋯,中國再度發起醫藥反貪腐運動,除了試圖平息民怨,還要補貼困窘的地方財政。

日期: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