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Uber Eats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Uber Eats共有112項結果
焦點新聞

全聯外送再出招!上線不到一年,訂單成長6成 首開「小時達」專門店拚24小時營業

疫情帶動外送需求增加,超市龍頭全聯看準商機,於今年1月起推動「小時達」與Uber Eats雙平台服務,近期則展開「小時達專門店」24小時營運測試,配送範圍拉長至5公里,首波以雙北為主,預計年底前擴及10家店。

日期:2021-10-26

國際總經

「飆罵下屬沒意義!」曾丟Uber Eats大單、股價慘跌40% 他靠1轉念讓公司起死回生「年賺700億」

叮!手機螢幕亮著「訂單正在途中!」、「訂單餐點送達!」這是許多愛叫外送民眾熟悉的字眼,或許大家都以為,外送App內的通訊功能都是由自家公司所開發,但事實並非如此,諸如信息往來、通話等業務,幾乎都是外包給專門廠商製作。Twilio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雲端通訊平台公司,其最大的客戶正是知名外送平台Uber Eats與戶戶送(Deliveroo);曾經痛失Uber Eats大訂單的它,當時股價曾跌掉40%;然而,創辦人卻沒將負責該業務的員工「炒魷魚」,反而「轉念」另想奇招,讓公司現在平均年營收超過25億美元(約696億元新台幣)。

日期:2021-10-01

焦點新聞

全聯出招拚PX Pay使用率!被問家樂福出售一事 總經理:有機會就會評估

超市龍頭全聯近期力推「PX Pay」發展會員經濟,目前PX Pay使用率已達到36%,今(19)日宣布導入「數位印花」,希望藉此讓PX Pay使用率在年底超過40%。另,針對台灣家樂福屢傳出售,全聯是否為潛藏買家,全聯總經理蔡篤昌也做出回應。

日期:2021-08-19

焦點新聞

在家也能買菜!外送雙雄接地氣,和傳統市場合作,把菜送到家,估訂單至少增2成

疫情讓網購成為日常,外送雙平台foodpanda與Uber Eats,近期陸續與傳統市場合作,加速市場進行數位轉型。foodpanda預計,今年底傳統市場外送服務將涵蓋台北市90%人口;Uber Eats則表示,目標一年時間讓所有Uber Eats服務城市的民眾都能在App上點購市場食材。

日期:2021-08-13

焦點新聞

小七再進化!攜手Uber Eats搶攻多元外送、力拼1年達1200家店點

疫情帶動外送需求增加,「低接觸經濟」蓬勃發展,7-ELEVEN宣布,將攜手三大外送品牌打造外送業者入口平台「OPEN送」,同時,推動「CITY CAFE咖啡智FUN機」搶攻企業茶水間半坪商機。此外,7-ELEVEN社群APP團購服務也全面進化,即日起於全新智能團購平台「i划算」,提供一鍵上架、訂單秒速統計、到貨一鍵推播通知等智慧功能,打造全台最大最便利的「O2O」熟客生態圈。

日期:2021-07-28

生活消費

看到戴資穎好困惑?童問「Uber Eats為何可參加奧運」 意外釣出「啦啦隊」陳漢典網笑翻

台灣羽球球后戴資穎,目前已取得2連勝的好成績,被視為女單奪金大熱門,明(28)日將對戰法國選手齊雪霏,若成功擊敗對手,便會成為該小組第一個出線,直接晉級8強。不過就在國人興奮之餘,有小朋友看到戴資穎感到很納悶,「為什麼那個Uber Eats可以參加奧運比賽?」童言童語令人莞爾一笑外,有網友點名藝人陳漢典是不是也參賽,意外釣出陳漢典回應。

日期:2021-07-27

信用卡

疫情間就是要宅在家購物!這神卡最高11%回饋被推爆,下半年想無腦消費看這裡

當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後,許多人的生活習慣都因此改變,尤其為了害怕群聚感染,許多消費者開始用網購取代逛街,聰明的銀行業者看準了消費者習慣的變化,祭出最高11%的回饋吸引消費者的眼光。

日期:2021-07-06

焦點新聞

全台最強超市再出擊! 全聯外送業績飆5倍 今起更涵蓋宜花東 + 外島

防疫期間民眾減少出門次數,帶動宅配、外送需求增加,全聯「PXGo!小時達」整體業績成長5倍!今(2)日起外送服務範圍將擴及宜蘭、花東及離島地區,達成全台展店目標。

日期:2021-07-02

生活消費

原本拍攝預約滿到明年2月,疫情3級後瞬間歸零...他從婚攝轉跑熊貓外送嘆:說不怕是騙人的

疫情期間外送需求高,但外送員卻更難跑單!每天進出不同餐廳和住宅區、穿梭在雙北疫情熱區,除了每天的接觸頻次高,也得送餐給居家隔離或檢疫者,甚至餐期高峰期的搶單競爭變激烈,要想維持一定的收入,只能繼續跑跑跑!

日期:2021-07-01

焦點新聞

外送外帶搶攻宅食商機! 餐飲業景氣何時能回溫? 分析師估要等到「這時候」

國內疫情爆發實施三級防疫警戒以來,各大餐飲業者紛紛暫停內用,改推外送、外帶,或是推出冷凍調理包,搶攻宅食商機。然而,三級警戒仍未解除,餐飲業景氣何時能夠回溫?產業分析師認為,可能要等到台灣至少要達到群體免疫。

日期: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