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醫療體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醫療體系共有393項結果
健康

45歲以上有54%罹患糖尿病 或前期,全台迫切進入數字控糖新時代! 我的糖尿病數碼醫師

在台灣,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面臨高血糖威脅,45歲以上國人中,更有54%「若非罹病、就是糖尿病前期」。飲食生活習慣影響糖尿病甚鉅,血糖能否控制得宜更是關鍵,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新的血糖監控裝置出現,AI也在輔助預測與診斷上幫了大忙,在與糖尿病共處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照護。

日期:2023-04-26

科技

掛牌首日大漲近1倍…台大醫前院長「這原因」進軍AI醫療研發:長佳智能的AI,都是醫師訓練的!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有20多家醫學中心,每家都做出獨家領域的醫療人工智慧模型,但不一定都有力氣做商業化推廣。長佳智能是少數完成一站化的AI醫療軟體。

日期:2023-03-28

健康

邁向「2023幸福防疫」 專家盼抗病毒藥物可自費、增列重症風險因子 專家小組將研議

在各國逐漸解除新冠肺炎防疫限制後,專家、學者建議能將公費抗病毒藥物開放自費,給予民眾選擇權。衛福部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在申請藥證,申請完成後醫療院所將可自行採購使用,讓未達公費投藥標準,但自認有風險的民眾可採克流感的模式自費。專家、學者也建議能將高血壓、納入COVID-19的重症風險因子,也將肥胖的BMI標準下修至27,以及放寬列入60至64歲高齡者,以利及時投藥治療。莊人祥表示,會將這些建議帶回給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討論。

日期:2023-03-13

國際總經

產線80%員工確診「整個工廠都躺平了」!浙江台商告白:中國這個年,很難過

中國防疫政策51天內宛如坐了一趟雲霄飛車,官方棄守堅持了近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全面解封」的關鍵倒數。力拚「快速達峰」的中國,將如何衝擊台商? 「中國需求」又將如何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最終,展望解封後中國的復甦之路,又存在哪些機會與變局?

日期:2023-01-04

國際總經

你相信中國12月僅13人染疫亡?民眾狂囤藥、把黃桃罐頭都買光,殯葬業龍頭股1個多月漲逾5成

中國放棄對「動態清零」的堅持,鬆綁防疫措施,導致染疫人數大幅攀升,醫療體系壓力暴增;但,在官方數據不夠透明的情況下,外界難以一窺中國疫情全貌,也讓該國2023年經濟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日期:2023-01-03

健康

BAKER導覽醫學實驗設備大未來 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讓長壽的未來更健康

實驗設備大廠Baker亞太區經理 蔡慈予Kalucia Tsai表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均壽命延長是現今醫療體系可見的事實,然而其伴隨著是人口老化的現象。但是活得長壽也必須活得健康才可以確保生活的品質。如何在晚年確保仍擁有健康的身體以及生活品質,細胞治療以及再生醫學是當下的趨勢與確定的未來。

日期:2023-01-03

國際總經

為何中國防疫政策從嚴格清零一夕轉向全面開放?「不得不開放」的背後原因,專家直指「沒錢了」

中國近期「無序解封」,一夕間從世界上最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轉向全面開放,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日前在財信集團董事長謝金河的節目《老謝看世界》中提到,中國過去享有全球化及人口等紅利,但是,過去幾年,對於經濟打擊最大的就是防疫政策,而中國防疫政策迅速轉向,這代表中國有「不得不開放」的壓力存在。

日期:2023-01-02

政治社會

國人的驕傲!全球5大防疫典範,台灣榜上有名…..專家:如果這兩階段再做好,就很完美

近來中國因解封造成疫情升溫,引爆民眾在亞洲各國搶藥囤藥,在感染率激增及死亡率上升時,又出現病毒是否大量變異的疑慮。有新聞指出,德國BNT表達願意提供疫苗給中國大陸,但遭到拒絕。至於台灣,雖然疫情已趨緩,但關於疫情及疫苗的爭論不曾中斷,相關新聞也搶佔媒體版面。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說,台灣沒有BNT次世代疫苗,結果被說成「好像BNT推銷員」,但也有人回酸,衛福部「高端推銷員」站出來。

日期:2022-12-29

國際總經

中國3周3億人確診!昆山電子廠台商告白:工廠停機、業績已大跌,員工薪水能不發先不發

中國清零政策瞬間解開,變種病毒與搶藥風暴正在衝擊日本、台灣等鄰國,而眾多染疫老人能否度過寒冬,更成了春節年關的人道危機。

日期:2022-12-28

科技

百萬心臟手術、肝臟腫瘤切除...毛小孩醫療等級神進化!搶8兆元大餅,寵物醫療商機解密

近年來,路上行人推車裡、背包上帶著走的,是愈來愈多貓狗這類「毛小孩」。但更多人沒看見的,是毛小孩的醫療照護,進化到微創醫療、再生醫學、心臟手術這些與人類醫學並駕齊驅的治療技術。如今,醫療已經成為寵物市場最具價值的領域,這也同時驅動著動物醫院的轉變,以及更多不同領域業者的關注與投入。

日期: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