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話多不是病 多起來要人命

話多不是病 多起來要人命

2012-10-24 17:29

話多不是病 多起來要人命

馳騁在職場中,「溝通」是必備的兵器,大家常會認為,能夠滔滔不絕表達自己想法的人,應該很會說話,但「言多必失」是不變的鐵律,要如何分辨哪些人是大嘴巴?以及自己有沒有話多的毛病?就讓專家來告訴你。

話多容易令人捕風捉影

經歷過政治線記者、電視新聞主播,現任TVBS「新聞夜總會」節目製作人蔡祐吉,自認不是個多話的人,卻處在話永遠不嫌多的媒體圈。

根據多年的採訪經驗,蔡祐吉分析位居要角的人都不愛講話,因為他們說出來的話具有一定影響力,非必要無須「寶刀出鞘」,屬於高深莫測型。

記者最喜歡拿著麥克風對著「話多」的人,因為消息來源豐富,常是政黨對外的放話工具,只要跟在他們身邊,新聞源源不絕,而且話多容易說溜嘴,於是當天的新聞就有可以捕捉報導的材料。

嘗過「話多」的甜頭,但他也受過「話多」的苦,尤其是參加了幾場大型婚禮,請來政要當主婚人,雖然開場總謙遜幾句,以為致詞就此完畢,不過這時卻話鋒一轉,說個不停,造成無法完美收尾,放眼台下,一票人早已餓得飢腸轆轆。

話多是自戀也是自卑

藉由說話來表現自己的人,個性通常很兩極,不是極其自傲的人,就是過度自卑。「自傲的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藉以顯現自己的不同;自卑的人需要藉由講話來填補信心、自我安慰。」蔡祐吉分析,這是最常見的兩種對比。另外就是不甘寂寞,有他在的場子,必須不斷講話炒熱氣氛;還有一種類型是「我說故我在」,希望引起別人對他的注意。

以「不甘寂寞」的典型來說,愈演愈烈的「補教人生」就是真實案例。原先幾天新聞曝光後就該落幕的事件,偏偏每個主角都要跳出來「加演」,結果話多是非多,到後來引發媒體競相追逐,不停炒作,高收視率的背後,其實人人都是輸家。

除了個性作祟外,現場氣氛也占極大因素,像是喜慶場合熱熱鬧鬧,開心動容之餘,就不小心做了場個人演說;交誼活動現場,大家都冷冰冰不為所動,只好跳出來多講幾句,立意良好,但不見得效果好。

話多只能控制無法根治

「話多」、「話少」要看場合需要,不過更多時候,要顧慮的是聽眾感受。多話的人其實很像自戀者,一旦陷入情境中就會無法自拔,常常說過頭卻不自覺,這時候就必須藉由外力來打斷。

蔡祐吉點出,在這樣的氛圍裡,如果話多者是長輩或是主管,這時候別無他法,只有立正站好,乖乖接收;如果是在會議中,在場的人要讓說話者適可而止,可以限制個人發言時間,或者以會議時間太長為由,可暫停休息;若是在朋友聚會場合,就多瞄個門口幾眼、看看手錶,暗示時間不早了,或直接開口必須先離開,如果這樣還無法脫身,下次見面可就難約了。

話多的人,不善收斂話鋒,但他們直接不扭捏,反而比話少的人好相處。只是在多數時候,話多的人會給人難溝通的刻板印象,因為他占據多數的發言時間,讓原本你來我往的空間變成單行道。那麼該如何改善這種毛病?

由於話多的人是性格以及環境雙重孕育而成,只能經由後天控制,減輕症狀。蔡祐吉建議,改善方法是先聽別人講,邊聽邊嚼,表達出聆聽的熱情,話說出口前先三思,不要一直抓著發言權不放,有需要的時候再補充,增進雙方互動,才不會掉進自言自語的獨腳戲。

所謂「過猶不及」,要如何說得適切、精準扼要,就得仰賴自我的情緒管理。說話是門耗力的功夫,要把全副精神放在有意義的發言,否則沒有聽眾的捧場,也只是白費口舌而已。
 

延伸閱讀

40歲辭職照料失智母,卻落得母子2人全靠老人年金過活...50歲大叔的長照悲劇:我太小看失智症了

2023-10-25

子女月花9萬將78歲母送高檔安養院,沒想長照12年燒光積蓄母親還沒走「原以為反正孝敬也沒幾年了」

2023-02-08

「我的錢攏要留著自己花,一毛錢也不留給你們」母親愛錢一輩子,卻在晚年臥病在床全花在了長照

2024-03-26

長輩晚年到底要不要送安養中心?3真實案例揭殘忍現實:長照不是一句單純的「盡孝」就能簡化的問題

2024-01-17

不要已讀不回爸媽的LINE!50歲心臟外科女醫師長照體悟:對父母,請記住要「孝而不順」

2023-07-14